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突出
sān tū chū

【拼音】:sān tū chū

【注音】:ㄙㄢㄊㄨㄔㄨ

【结构】:三(独体结构)突(上下结构)出(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三突出的解释
词语解释
'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三突出[sāntūchū]⒈“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引证解释
⒈“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引巴金《随想录·观察人》:“只有‘四人帮’才想得到什么‘三突出’、‘高起点’一整套的鬼话。”韦君宜《<未完成的画>读后》:“这比那些给人物头上戴光圈的‘三突出’写法,效果强得多。”
网络解释
三突出三突出是“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倡导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文艺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即中心人物来”。“四人帮”的亲信于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他们在此文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随后,又被提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造的根本原则”,并且提出所谓“三陪衬”作为“三突出”的补充。“三陪衬”指: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要反衬正面人物;在所有正面人物之中,一般人物要烘托、陪衬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之中,非主要人物要烘托、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三突出”、“三陪衬”的文艺创作模式违反生活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人为地神化英雄人物,使英雄人物脱离群众,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也使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人物关系千篇一律。
综合释义
“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巴金《随想录·观察人》:“只有‘四人帮’才想得到什么‘三突出’、‘高起点’一整套的鬼话。”韦君宜《<未完成的画>读后》:“这比那些给人物头上戴光圈的‘三突出’写法,效果强得多。”
汉语大词典
“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巴金《随想录·观察人》:“只有‘四人帮’才想得到什么‘三突出’、‘高起点’一整套的鬼话。”韦君宜《〈未完成的画〉读后》:“这比那些给人物头上戴光圈的‘三突出’写法,效果强得多。”
其他释义
1.'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三突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