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昏乱
hūn luàn

【拼音】:hūn luàn

【注音】:ㄏㄨㄣㄌㄨㄢˋ

【结构】:昏(上下结构)乱(左右结构)

【简体】:昏乱

【繁体】:昏亂

字义分解
昏乱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昏乱hūnluàn。(1)昏庸无道;糊涂妄为。昏乱[hūnluàn]⒈昏庸无道;糊涂妄为。英befuddled;bedazedandconfused;
基础解释
头脑模糊不清,神智迷乱。
引证解释
⒈昏庸无道;糊涂妄为。引《左传·宣公三年》:“商紂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清管同《楚昭王论》:“考昭王失国,始於囊瓦之不仁,成於强吴之侵偪,非素失德昏乱,以底灭亡。”⒉指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引《老子》:“国家昏乱,有忠臣。”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宋苏轼《表忠观碑》:“五朝昏乱,罔堪託国。”⒊指昏乱之国。引《左传·闵公元年》:“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⒋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引《东观汉记·下邳王衍传》:“下邳王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西游补》第十回:“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刚刚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老舍《蛤藻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十二》:“她死了丈夫,心志昏乱,常要自杀,胡闹!”⒌悖乱。引《淮南子·主术训》:“顷襄王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网络解释
昏乱昏乱,指昏庸无道;糊涂妄为。
综合释义
昏庸无道;糊涂妄为。《左传·宣公三年》:“商紂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清管同《楚昭王论》:“考昭王失国,始於囊瓦之不仁,成於强吴之侵偪,非素失德昏乱,以底灭亡。”指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老子》:“国家昏乱,有忠臣。”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宋苏轼《表忠观碑》:“五朝昏乱,罔堪託国。”指昏乱之国。《左传·闵公元年》:“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头脑迷糊,神志不清。《东观汉记·下邳王衍传》:“下邳王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西游补》第十回:“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刚刚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老舍《蛤藻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十二》:“她死了丈夫,心志昏乱,常要自杀,胡闹!”悖乱。《淮南子·主术训》:“顷襄王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网友释义
昏乱,指昏庸无道;糊涂妄为。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汉语大词典
(1).昏庸无道;糊涂妄为。《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清管同《楚昭王论》:“考昭王失国,始于囊瓦之不仁,成于强吴之侵偪,非素失德昏乱,以底灭亡。”(2).指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老子》:“国家昏乱,有忠臣。”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宋苏轼《表忠观碑》:“五朝昏乱,罔堪托国。”(3).指昏乱之国。《左传·闵公元年》:“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4).头脑迷糊,神志不清。《东观汉记·下邳王衍传》:“下邳王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宁。”《西游补》第十回:“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刚刚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老舍《蛤藻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十二》:“她死了丈夫,心志昏乱,常要自杀,胡闹!”(5).悖乱。《淮南子·主术训》:“顷襄王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国语辞典
神智错乱迷惘。昏乱[hūnluàn]⒈神智错乱迷惘。引《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⒉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⒊时代黑暗,社会混乱。引《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辞典修订版
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辞典简编版
神智错乱迷惘。 【造句】我刚睡醒,脑袋还一片昏乱,等一下再说吧。
其他释义
①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思路~。②〈书〉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昏乱造句
1.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欲,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2.纣王昏乱淫暴,箕子屡谏不听,并被囚禁。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
4.每一样东西都会消失而进入它的相反之物、融入它的相反之物。所有的逻辑看起来都是没有用的,头脑会感到昏乱。头脑不可能看到任何整体的东西。它只能够看到一半,而另外一半是由推论而来的。
5.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民。
6.就连打架也没有这种舞蹈可怕,简直是种堕落的耍闹——本是天真烂漫的,最后变成这么邪恶残暴——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娱乐,现在却成了使血液沸腾、神志昏乱、心硬如铁的手段。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优美的动作,但反而使它变得更加丑恶,这说明一切原本善良美好的东西,也会扭曲变质。
7.那场灾祸使她头脑昏乱,意志麻痹。
8.想到这些,我那些城市化的昏乱心绪都融化在这夜的幽静之中了。
9.莫法又跌坐到椅子上,他被这些家务问题打击得心神昏乱
10.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昏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