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议状
yì zhuàng

【拼音】:yì zhuàng

【注音】:一ˋㄓㄨㄤˋ

【结构】:议(左右结构)状(左右结构)

【繁体】:議狀

字义分解
议状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论罪定刑的文书。2.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议状[yìzhuàng]⒈论罪定刑的文书。⒉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
基础解释
论罪定刑的文书。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
引证解释
⒈论罪定刑的文书。引《周礼·秋官·乡士》“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灋,以议狱讼”唐贾公彦疏:“致法行刑,当与议状相依也。”⒉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引宋袁甫《论流民札子》:“各上议状,不许联名,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其家奏嫡孙合与不合传重,下礼院议。於是宋景文公判太常,不疑、次道与予为礼官,景文公遂令三人各为议状。”
网络解释
议状yìzhuàng
综合释义
论罪定刑的文书。《周礼·秋官·乡士》“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灋,以议狱讼”唐贾公彦疏:“致法行刑,当与议状相依也。”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宋袁甫《论流民札子》:“各上议状,不许联名,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其家奏嫡孙合与不合传重,下礼院议。於是宋景文公判太常,不疑、次道与予为礼官,景文公遂令三人各为议状。”
网友释义
yìzhuàng1.论罪定刑的文书。2.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
汉语大词典
(1).论罪定刑的文书。《周礼·秋官·乡士》“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唐贾公彦疏:“致法行刑,当与议状相依也。”(2).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宋袁甫《论流民札子》:“各上议状,不许联名,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其家奏嫡孙合与不合传重,下礼院议。于是宋景文公判太常,不疑、次道与予为礼官,景文公遂令三人各为议状。”
议状造句
1.事实上,国际间的主权争议所在多有,能够经由谈判解决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如果不能动武,那么就只能三不五时动动口,让主权归属保持在争议状态。
议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