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藏诸名山
cáng zhū míng shān

【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

【注音】:ㄘㄤˊㄓㄨㄇ一ㄥˊㄕㄢ

【词性】:成语。

【简体】:藏诸名山

【繁体】:藏諸名山

字义分解
藏诸名山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基础解释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引证解释
⒈亦作“藏之名山”。引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僕偿前辱之责。”《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自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综合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藏诸名山[cángzhūmíngshān]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人以着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着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汉语大词典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亦作“藏之名山”。《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自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国语辞典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
辞典修订版
古人以着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着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人以着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着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其他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近反义词
反义词
藏诸名山造句
1.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2.既不能掘地为墓,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顺利涅升天。
3.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4.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5.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
6.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8.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9.如果都写下来,不必出版,只是像司马迁那样,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也许在1000年后,成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重要文献。
10.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诸名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