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鬲并
gé bìng

【拼音】:gé bìng

【注音】:ㄍㄜˊㄅ一ㄥˋ

【结构】:鬲(上中下结构)并(上下结构)

【繁体】:鬲並

字义分解
鬲并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
基础解释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
引证解释
⒈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当是“鬲并”二字。’念孙案,黄説是也。《管子》、《汉书》、汉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引《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黄云:‘按《汉书》,安帝时尚书僕射陈忠上书云:“隔并乃臻。”
网络解释
鬲并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黄云:‘按《汉书》,安帝时尚书仆射陈忠上书云:“隔并乃臻。”当是“鬲并”二字。’念孙案,黄说是也。《管子》、《汉书》、汉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绝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说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
综合释义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黄云:‘按《汉书》,安帝时尚书僕射陈忠上书云:“隔并乃臻。”当是“鬲并”二字。’念孙案,黄説是也。《管子》、《汉书》、汉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
汉语大词典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黄云:‘按《汉书》,安帝时尚书仆射陈忠上书云:“隔并乃臻。”当是“鬲并”二字。’念孙案,黄说是也。《管子》、《汉书》、汉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绝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说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
其他释义
1.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
鬲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