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唇亡齿寒
齿
chún wáng chǐ hán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注音】:ㄔㄨㄣˊㄨㄤˊㄔˇㄏㄢ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唇亡齿寒

【繁体】:唇亡齒寒

字义分解
唇亡齿寒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⒈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英mutualdependencyofneighboringcountrieswhenconfrontedwithapowerfulandaggressiveenemy;shareacommonlot;
基础解释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引证解释
⒈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引宫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脣亡齒寒: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脣,一本作“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之於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脣竭齿寒”、“脣揭齿寒”。《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高诱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鲍彪注:“揭,犹反也。”
释义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综合释义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
网友释义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汉语大词典
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唇亡齿寒: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唇,一本作“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之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唇齿,唇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唇竭齿寒”、“唇揭齿寒”。《庄子·胠箧》:“唇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高诱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鲍彪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国语辞典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⒈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引《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近休戚相关巢毁卵破巢倾卵破唇齿相依成语解释唇亡齿寒
其他释义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近反义词
唇亡齿寒造句
1.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2.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3.他们开始唇亡齿寒,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不但自己财务不能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4.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尊卑之颠倒。
5.我们和他们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
6.过早的被战争机器所吞噬,成为三门峡北郊上村岭上累累黄土,仅仅留下“假虞灭虢、唇亡齿寒”——这警励后人的千古绝唱。
7.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是以,在三大妖族的大乱斗中,歌丹族和勾陈族虽也经常打来打去,但关键时刻互相帮助的情况同样时有发生。 
8.两位无需自责,但今后要记住唇亡齿寒的道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切不可在做壁上观火之辈,我等同出一脉,若不精诚一心,岂不中了汗颜等人的奸计?
9.对重大工程项目采取冻结资金的手段同样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些项目通常是跨国合作的,所以惩罚一国往往是唇亡齿寒
10.曾经我们唇齿相依,如今我感到唇亡齿寒!愿做你的牙齿与你相伴终生,愿做你的牙齿给你好胃口。愿你全国爱牙日快乐,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唇亡齿寒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