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纳忠
nà zhōng

【拼音】:nà zhōng

【注音】:ㄋㄚˋㄓㄨㄥ

【结构】:纳(左右结构)忠(上下结构)

【繁体】:納忠

字义分解
纳忠的解释
词语解释
献纳忠心;效忠。纳忠[nàzhōng]⒈献纳忠心;效忠。
引证解释
⒈献纳忠心;效忠。引《汉书·司马迁传》:“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后汉书·宦者传论》:“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明史·宋思颜传》:“他日又进曰:‘句容虎为害,既捕获,宜除之,今豢养民间何益?’太祖欣然,即命杀虎。其随事纳忠类如此。”
网络解释
纳忠纳忠,字子嘉,经名阿布杜·拉赫曼。
综合释义
献纳忠心;效忠。《汉书·司马迁传》:“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后汉书·宦者传论》:“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明史·宋思颜传》:“他日又进曰:‘句容虎为害,既捕获,宜除之,今豢养民间何益?’太祖欣然,即命杀虎。其随事纳忠类如此。”献纳忠心;效忠。《汉书·司马迁传》:“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
汉语大词典
献纳忠心;效忠。《汉书·司马迁传》:“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后汉书·宦者传论》:“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明史·宋思颜传》:“他日又进曰:‘句容虎为害,既捕获,宜除之,今豢养民间何益?’太祖欣然,即命杀虎。其随事纳忠类如此。”
其他释义
1.献纳忠心;效忠。
纳忠造句
1.为什么?因为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袁绍却拒谏饰非、不纳忠言。
2.一个贫寒而明智的青年,胜过一个年老昏愚,而总不采纳忠言的君王。
3.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4.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5.夫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6.纣王荒淫,权臣当道,不纳忠良,专近小人,贪色不分昼夜,不以社稷为重,残杀忠良,全无忌惮,施土木陷害万民。
7.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谗听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和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
8.一个贫寒而明智的青年,胜过一个年老昏愚,而总不采纳忠言的君王。[https://www.chazidian.com/zj-313385/查字典造句]
9.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范晔
10.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范晔[https://www.chazidian.com/zj-313385/造句]
纳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