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李代桃僵
lǐ dài táo jiāng

【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注音】:ㄌ一ˇㄉㄞˋㄊㄠˊㄐ一ㄤ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李代桃僵

【繁体】:李代桃僵

字义分解
李代桃僵的解释
词语解释
李代桃僵lǐdàitáojiāng。(1)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后来用“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李代桃僵[lǐdàitáojiāng]⒈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后来用“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例李代桃僵,羊易牛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英substituteonethingforanother;substitutethisforthat;
基础解释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去死。原比喻兄弟相助相爱。后转用来表示顶替或代人受过。
引证解释
⒈见“李代桃僵”。亦作“李代桃殭”。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殭。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清黄遵宪《感事》诗:“芝焚蕙嘆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旧题明陈继儒《真傀儡》:“古来史书上呵,知多少李代桃僵。”清钱谦益《嘉兴高氏家传》:“寝殿圮,君代用(黄用)抵罪,李代桃僵。”郭沫若《集外·从典型说起》:“甚至把作者的姓名任意改换,李代桃僵,偷梁换柱。”
综合释义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芝焚蕙叹嗟僚友,~泣弟兄。◎清·黄遵宪《感事》诗
网友释义
李代桃僵,成语,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在军事上,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术。
汉语大词典
亦作“李代桃僵”。《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清黄遵宪《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旧题明陈继儒《真傀儡》:“古来史书上呵,知多少李代桃僵。”清钱谦益《嘉兴高氏家传》:“寝殿圮,君代用(黄用)抵罪,李代桃僵。”郭沫若《集外·从典型说起》:“甚至把作者的姓名任意改换,李代桃僵,偷梁换柱。”见'李代桃僵'。
国语辞典
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咬而枯死,用以讽刺兄弟间不能互助互爱。典出《宋书.卷二一.乐志三》:「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李代桃僵,羊易牛死。世上冤情,最不易理。」也作「僵李代桃」。李代桃僵[lǐdàitáojiāng]⒈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咬而枯死,用以讽刺兄弟间不能互助互爱。典出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也作「僵李代桃」。引《宋书·卷二一·乐志三》:「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李代桃僵,羊易牛死。世上冤情,最不易理。」英语lit.theplumtreewithersinplaceofthepeachtree,tosubstituteonethingforanother,tocarrythecanforsb德语DerPflaumenbaumverdorrtanstelledesPfirsichbaums.11.Strategem(EtwaswenigerWertvollesopfern,umetwasWertvollereszuretten.)​法语(lit.)​laisserlepruniersedessécheràlaplacedupêcher,substituerunechosepouruneautre,porterlechapeaupourqqn成语解释李代桃僵
成语词典版
01.清.孙燮〈平粜行〉:「官颁竹签当符节,唱名对簿关防施。或作晋鄙兵符窃,李代桃僵难究诘。」02.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第一》:「然则彼与蔡邕未必有隙,何以有隙之人,止暗寓其姓,不明叱其名,而以未必有隙之人,反蒙李代桃僵之实乎?」03.清.黄遵宪〈感事〉诗其四:「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04.《冷眼观.第二八回》:「不道天不从人,事机败露,下书者为华尔逻骑所获,遂密斩来使,行李代桃僵之计。」
其他释义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近反义词
李代桃僵造句
1.姐姐那一场看似幸福的婚姻、拥有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背后却是酝酿着她的悲酸,面对姐姐新婚前一天的苦苦哀求,她李代桃僵用自。
2.在战场上较量时,兵家们往往牺牲局部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兵力,保存实力,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李代桃僵"法。
3.国家财物已淘空,只能李代桃僵
4.警察一时疏忽,错抓了罪犯的弟弟,以致发生李代桃僵的情形。
5.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6.上学时候肯定没学过"李代桃僵"这个成语。
7.到后来,杨六郎充军云南,皇帝赐他自尽时,任堂惠为了保护国家栋梁,竟然李代桃僵,自刎剑下。
8.当时没有葡萄醋只有白醋,我也就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李代桃僵
9.真想不到,他竟干了那么多李代桃僵的罪恶勾当。
10.我妈说一定是阿春扮的看到老杜要次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