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韩非
hán fēi

【拼音】:hán fēi

【结构】:韩(左右结构)非(独体结构)

【简体】:韩非

【繁体】:韓非

字义分解
韩非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英:HanFei;韩非[hánfēi]⒈(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英HanFei;
网友释义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概述图取自中国历史博物馆范曾绘《韩非子像》)
国语辞典
⒈ 人名。(?~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韩非[hánfēi]⒈人名。(?~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辞典修订版
人名。(?~公元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着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其他释义
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主演《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锦上添花》等影片。
韩非造句
1.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在他著名的《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了“以法为教”。
2.徐冽,韩非,木双双,捕影,霖宣,苏燕洁,齐巧静,余向坤,聂宇飞上部梦里不知身是客。
3.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4.非战之罪,实韩非兵器太过古怪,三弟他一时不防,这才不慎落败。
5.韩非子是先秦“人性恶”理论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把“奉法”作为治乱兴亡的关键。
7.荀学的理论意义及思维模式对于后世学者及海外同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择两位思想家作为代表人物以说明这点:荀子弟子韩非和日本学者荻生徂徕。
8.程朱,即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是理学的大师;申韩,即申不害与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黄老,即黄帝与老子,是道家的别称。
9.在韩非看来,“法不阿贵”,如果法律执行不能做到平等、公正,老百姓就会绝望,社会矛盾积攒起来就会一起爆发。
10.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韩非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