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托讽
tuō fěng

【拼音】:tuō fěng

【注音】:ㄊㄨㄛㄈㄥˇ

【结构】:托(左右结构)讽(左右结构)

【繁体】:託諷

字义分解
托讽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托讽[tuōfěng]⒈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引证解释
⒈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引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延年《五君》忽自秀於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按,《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作“託讽”。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若权文公所论‘池塘’、‘园柳’二语,托讽深重,为广州之祸张本。”
网络解释
托讽托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ōfěnɡ,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综合释义
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延年《五君》忽自秀於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按,《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作“託讽”。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若权文公所论‘池塘’、‘园柳’二语,托讽深重,为广州之祸张本。”
汉语大词典
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延年《五君》忽自秀于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按,《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作“托讽”。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若权文公所论‘池塘’、‘园柳’二语,托讽深重,为广州之祸张本。”亦作“托风”。寄托讽喻。《汉书·叙传下》:“寓言淫丽,托风始终。”颜师古注:“寓,寄也。风读曰讽。”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宗衮著《尊号录》一篇,系以赞曰:‘损之又损,天下归仁。’盖托讽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如王碧山《咏萤》、《咏蝉》诸篇,低回深婉,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可谓精于比义。”
国语辞典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如:「这篇文章表面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托讽[tuōfèng]⒈借他事以抒表己意。例如:「这篇文章表面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其他释义
1.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托讽造句
1.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
托讽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