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充耳
chōng ěr

【拼音】:chōng ěr

【注音】:ㄔㄨㄥㄦˇ

【结构】:充(上下结构)耳(独体结构)

【简体】:充耳

【繁体】:充耳

字义分解
充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塞住耳朵。指声音充满耳朵。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基础解释
塞住耳朵。指声音充满耳朵。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引证解释
⒈塞住耳朵。引《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清钱谦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有宋青溪盗发,比疆连壤,褎如充耳。”⒉指声音充满耳朵。引许地山《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⒊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引《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清王夫之《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
网络解释
充耳1.塞住耳朵。2.指声音充满耳朵。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综合释义
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清钱谦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有宋青溪盗发,比疆连壤,褎如充耳。”指声音充满耳朵。许地山《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清王夫之《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充耳[chōngěr]塞住耳朵。《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称为「充耳」。《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网友释义
1.塞住耳朵。2.指声音充满耳朵。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汉语大词典
(1).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袖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清钱谦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有宋青溪盗发,比疆连壤,袖如充耳。”(2).指声音充满耳朵。许地山《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清王夫之《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
国语辞典
塞住耳朵。
辞典修订版
塞住耳朵。《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称为「充耳」。《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其他解释
1.谓冠旁下垂及耳之瑱也。汉、刘熙《释名·释首饰》:「瑱,镇也。或曰充耳,充塞其耳,亦所以止听也。」;《诗经·衞风·淇奥》:「充耳琇莹。」传:「充耳,谓之瑱。」
其他释义
1.塞住耳朵。2.指声音充满耳朵。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充耳造句
1.一个双颊红润的年轻哨兵一言不发地把上了刺刀的步枪,横在他胸前,充耳不闻他气急败坏地用俄语提出的抗议。
2.一放假我就自由了,对妈妈的唠叨我充耳不闻,早上睡到自然醒,只是这样的日子不长啊!开学转眼即到。
3.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新泽西奇迹"提出质疑,但是议会对此充耳不闻。
4.爸爸等人都规劝罗密欧不要去触“霉头”,但是他对忠言充耳不闻。
5.但当他们真的宣扬它时,人们往往充耳不闻。
6.富人对穷人的哭喊充耳不闻。
7.难道我们愿意成为对获得自由这样休戚相关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
8.而的领导层似乎对此充耳不闻,行动迟缓。
9.我没料想到他对同志们的批评竟充耳不闻。
10.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充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