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鼎鼐
dǐng nài

【拼音】:dǐng nài

【注音】:ㄉ一ㄥˇㄋㄞˋ

【结构】:鼎(半包围结构)鼐(上下结构)

【简体】:鼎鼐

【繁体】:鼎鼐

字义分解
鼎鼐的解释
词语解释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2.比喻宰相的职位。鼎鼐[dǐngnài]⒈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⒉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引证解释
⒈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引《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⒉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参见“鼎鼐调和”。引唐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网络解释
鼎鼐鼎鼐,古代词语词汇,
释义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2、比喻朝政。
综合释义
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唐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鼎鼐调和”。
汉语大词典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唐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鼎鼐调和”。
国语辞典
比喻宰相的职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调味一般,故称为「鼎鼐」。鼎鼐[dǐngnài]⒈比喻宰相的职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调味一般,故称为「鼎鼐」。引唐·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龙德周史,龟文汉相,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辞典修订版
比喻宰相的职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调味一般,故称为「鼎鼐」。唐.苏頲〈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龙德周史,龟文汉相,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其他释义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鼎鼐造句
1.调和鼎鼐画凌烟,乞休始识田园乐,笑傲王侯不羡仙。
2.为政者兼听则明,海纳百川;治理者镇暴抑邪,调和鼎鼐,治大国若烹小鲜。
3.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4.王菲为人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亚鹏则圆融、谦冲,少有疾言厉色之时,擅于调和鼎鼐,消弭各种矛盾与隔阂。
5.无日不在盘算如何重登三公之位,在皇上身边调合鼎鼐,燮理阴阳。
6.关键仍在王金平如何发挥调和鼎鼐功力,透过“立法院”既有机制让两岸服贸协议、协议监督条例等尽速通过。
7.社论说,王金平主掌“立法院”十余年,自有其表现优异的一面,且在政坛调和鼎鼐更具功力。
8.称赞他是“周全缜密筹心化,鼎鼐调和誉满舟”。
9.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10.震动,史可法则称赞范凤翼的英姿杰识,谓“士之附之亦诚百物之于麟凤”,史可法是一位秉心至公而载笔不阿的大丈夫,他的评价重于鼎鼐,断非浮言。
鼎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