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地理
dì lǐ

【拼音】:dì lǐ

【注音】:ㄉ一ˋㄌ一ˇ

【词性】:名词。

【结构】:地(左右结构)理(左右结构)

【简体】:地理

【繁体】:地理

字义分解
地理的解释
词语解释
地理dìlǐ。(1)见“地理学”。地理[dìlǐ]⒈见“地理学”英geography;
基础解释
(名)①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②地理学。
引证解释
⒈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引《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人物咸沦,地理昭著。”⒉指研究地理的学科。参见“地理学”。引《旧唐书·隐逸传·孔述睿》:“述睿精於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誌》,时称详究。”《元史·刘秉忠传》:“至於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覃精许郑,尤长於地理。”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⒊区域;区划。引《汉书·王莽传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嗇,託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太平天囯马之澐《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地连三楚,势控长江,地理不为不延广矣。”⒋地址。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他住处。”⒌风水。引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僧﹞文幼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於昌平县东黄土山。”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网络解释
地理(地球科学)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综合释义
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人物咸沦,地理昭著。”指研究地理的学科。《旧唐书·隐逸传·孔述睿》:“述睿精於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誌》,时称详究。”《元史·刘秉忠传》:“至於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覃精许郑,尤长於地理。”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参见“地理学”。区域;区划。《汉书·王莽传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嗇,託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太平天囯马之澐《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地连三楚,势控长江,地理不为不延广矣。”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他住处。”风水。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僧﹞文幼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於昌平县东黄土山。”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汉语大词典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人物咸沦,地理昭著。”(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旧唐书·隐逸传·孔述睿》:“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元史·刘秉忠传》:“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覃精许郑,尤长于地理。”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参见“地理学”。(3).区域;区划。《汉书·王莽传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太平天国马之沄《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地连三楚,势控长江,地理不为不延广矣。”(4).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他住处。”(5).风水。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僧﹞文幼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黄土山。”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国语辞典
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地理[dìlǐ]⒈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引《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近地舆⒉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行政区划等情况的科学。引《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孔述睿传》:「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⒊地址。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邻舍,指道:『这一家便是。』」英语geography德语Geographie(S)​法语géographie
辞典修订版
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行政区划等情况的科学。《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孔述睿传》:「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邻舍,指道:『这一家便是。』」
辞典简编版
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行政区划等情况的科学。 【造句】他对地理非常有兴趣,决定选填这方面的科系。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 【造句】地理位置
其他释义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3.区域;区划。4.地址。5.风水。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地理造句
1.屋漏偏逢连夜雨,郑光一路上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逃亡到了欧洲,巨大的地理与气候的差异导致了郑光水土不服、跑肚拉稀。
2.埃及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由于没有高山密林供反叛者藏匿,因而易于统治与管理。
3.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去爱,坚强地去宽容,大度地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明智地理解身边充满爱意,那么我们就能够取得别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4.因为热爱家庭,所以无视地理
5.你要尽量多地出去走走,要保持你对大自然的爱,因为这是愈来愈深刻地理解艺术的正确道路。画家们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教导我们去欣赏大自然。谁要是真心热爱大自然,谁就能够随处发现美。
6.其实他不是神,他只是熟读百书,谙习天文地理而已。 
7.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
8.坐西南、朝东北,可以说是“坐金銮,纳盘龙,镇宝塔,聚宝盆”,是“靠山高硬、前景开阔、位子显赫、广纳财源、永保安康”的一块乐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可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9.地理院认为数据变化主要是因为测量技术精确度的提高,也有原岛民指出“故乡的海岸线正受波浪侵蚀”。
10.治理天下,顺应自然规律,适合地理条件,任用贤德的人,设官分职,各司其事,分封诸侯,区分等级,按照爵位高低给以不同的俸禄。
地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