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袴襦
kù rú

【拼音】:kù rú

【结构】:袴(左右结构)襦(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袴襦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后汉书.廉范传》:'迁蜀郡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衣裤。
基础解释
《后汉书.廉范传》:/'迁蜀郡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衣裤。
引证解释
《后汉书·廉范传》:“迁蜀郡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袴襦纊泉民,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清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叔度,空传尸祝到庚桑。”衣裤。宋陆游《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网络解释
袴襦袴襦,汉语词汇。
释义
1、地方官吏的善政。2、衣裤。
综合释义
《后汉书·廉范传》:“迁蜀郡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袴襦纊泉民,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清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叔度,空传尸祝到庚桑。”衣裤。宋陆游《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袴襦[kùrú]
袴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