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负才
fù cái

【拼音】:fù cái

【注音】:ㄈㄨˋㄘㄞˊ

【结构】:负(上下结构)才(独体结构)

【简体】:负才

【繁体】:負才

字义分解
负才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仗恃才学。2.怀才。负才[fùcái]⒈仗恃才学。⒉怀才。
基础解释
仗恃才学。怀才。
引证解释
⒈仗恃才学。引《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鑠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唐李观《赵壹碑》:“汉阳赵壹,字元叔,出汉灵帝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清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唐宋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⒉怀才。引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林希元﹞故名士,从卿寺外謫,负才不得志。”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李贺)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
网络解释
负才负才语义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铄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
综合释义
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鑠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唐李观《赵壹碑》:“汉阳赵壹,字元叔,出汉灵帝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清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唐宋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怀才。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林希元﹞故名士,从卿寺外謫,负才不得志。”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李贺)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依恃其才华、才能。《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汉语大词典
(1).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铄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唐李观《赵壹碑》:“汉阳赵壹,字元叔,出汉灵帝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清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唐宋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2).怀才。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林希元﹞故名士,从卿寺外谪,负才不得志。”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李贺)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
国语辞典
依恃其才华、才能。负才[fùcái]⒈依恃其才华、才能。引《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辞典修订版
依恃其才华、才能。《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负才造句
1.时代青年就要有乘风破浪的抱负,才能成大业,立大功。
2.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永不逃避生活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勇者。当蓦然回首之时,生活会给你应得的回报和突然的惊喜。
3.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内心里对他很不满。
4.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三毛 
5.就是这样一个少负才名,在诗作中自言“我志腾骧过于虎,壮志凌霄忘拂云”的青年俊彦,却五次参加乡试皆铩羽而归。
6.先生甘造寂寞之区,滂沛于胸,负才与古人角力而无惭色。
7.王尔德长期以来负才任气,有时好像故意要与社会习俗和流行的伦理观念作对,这几乎是波德莱尔笔下“浪荡子”的崇高使命。
8.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9.知音,这二字知难行易,想从别人演奏中听出真实心境,非大师级人物不成啊!至少,满场附庸风雅自负才高的人,没有一个能听出来。
10.古人认为他的不安静,是一个反面教材,孔颖达就认为这一系列的描写就是讽刺他的“负才恃众”。
负才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