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修撰
xiū zhuàn

【拼音】:xiū zhuàn

【注音】:ㄒ一ㄡㄓㄨㄢˋ

【结构】:修(左右结构)撰(左右结构)

【简体】:修撰

【繁体】:修撰

字义分解
修撰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职官名。2.编纂。修撰[xiūzhuàn]⒈撰写;编纂。⒉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引证解释
⒈撰写;编纂。引《隋书·儒林传·刘炫》:“驰騖坟典,釐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隋书·牛弘传》:“三年,拜礼部尚书,奉勑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於当世。”《北史·序传》:“从贞观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⒉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网络解释
修撰撰写;编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诏曰:‘礼坏乐缺,实宜以时修定,但顷之修撰不得其人,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宋·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奉勑修撰英宗皇帝一朝实录,伏以先帝功德之美,覆被天下,宜载方策,传之无穷。”
综合释义
撰写;编纂。《隋书·儒林传·刘炫》:“驰騖坟典,釐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隋书·牛弘传》:“三年,拜礼部尚书,奉勑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於当世。”《北史·序传》:“从贞观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修撰,明清因之。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网友释义
撰写;编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诏曰:‘礼坏乐缺,实宜以时修定,但顷之修撰不得其人,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宋·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奉勑修撰英宗皇帝一朝实录,伏以先帝功德之美,覆被天下,宜载方策,传之无穷。”
汉语大词典
(1).撰写;编纂。《隋书·儒林传·刘炫》:“驰骛坟典,釐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隋书·牛弘传》:“三年,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于当世。”《北史·序传》:“从贞观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2).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国语辞典
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修撰,明清因之。修撰[xiūzhuàn]⒈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 修撰,明清因之。⒉编纂。引《北史·卷一〇〇·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英语tocompile,tocompose
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 修撰,明清因之。编纂。《北史.卷一零零.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
其他解释
1.编纂也、编修也、修譔也。《北史·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
其他释义
1.撰写;编纂。2.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修撰造句
1.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
2.其女蔡琰,才貌双绝,精通乐曲,因与其父修撰汉史而名传后世,只是命途坎坷,出嫁不久夫亡,正值匈奴作乱,被匈奴虏去塞外十多年,命运之坎坷,令无数人嗟叹。
3.高宗备加优奖,升其右文殿修撰,主管万寿观,并把其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录用。
4.嘉泰二年二月庆元党禁正式解除,陆游的起用在熹泰二年五月,他的官衔是中大夫、直华文阁、提举?神观、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
5.顾胤清芬,可观彝范,积善余庆,其有子哉!李延寿研考史学,修撰删补,克成大典,方之班、马,何代无人?仁实据摭,抑又次焉。
6.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陵迟,蹈先儒之逸轨,伤群言之芜秽,驰骛坟典,厘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
7.史馆置于宫禁之中,由宰相一人或数人监修,组织包括修撰、直馆及各类辅助人员的一套常设班子。
8.元立翰林国史院,其职责变为以修撰国史为主。
9.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
10.至治二年主茅山崇寿观,正是《茅山志》修撰之时。
修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