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服色
fú sè

【拼音】:fú sè

【注音】:ㄈㄨˊㄙㄜˋ

【结构】:服(左右结构)色(上下结构)

【简体】:服色

【繁体】:服色

字义分解
服色的解释
词语解释
衣服的样式、颜色:民族~。服色[fúsè]⒈衣服的样式、颜色:民族服色。
引证解释
⒈车马和祭牲的颜色。历代各有所尚。引《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郑玄注:“服色,车马也。”孔颖达疏:“谓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车之与马,各用从所尚之正色也。”孙希旦集解:“服,如服牛乘马之服,谓戎事所乘;若夏乘驪,殷乘翰,周乘騵是也。色,谓祭牲所用之牲色;若夏玄牡,殷白牡,周騂犅是也。”⒉官员品服和吏民衣着的颜色。引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服色》:“《隋礼仪志》曰:大业元年,煬帝詔牛弘、宇文愷等创造章服差等: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緑,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黄……《笔谈》曰:中国衣冠,自北齐全用胡服,窄袖緋緑。此盖其始也。”唐元稹《于季友授石羽林将军制》:“荣以服色,列於藩垣。”⒊衣着的样式色泽。引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文合﹞具説女子姿质服色、言语相反覆本末。令入问女,所言皆同。”《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僧人看见郑夫人丰姿服色,不像个以下之人,甚相敬重,请入浄室问讯。”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入关之初,即下薙髮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矣。”
网络解释
服色服色,指车马、祭牲、服饰等的颜色。
综合释义
车马和祭牲的颜色。历代各有所尚。《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郑玄注:“服色,车马也。”孔颖达疏:“谓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车之与马,各用从所尚之正色也。”孙希旦集解:“服,如服牛乘马之服,谓戎事所乘;若夏乘驪,殷乘翰,周乘騵是也。色,谓祭牲所用之牲色;若夏玄牡,殷白牡,周騂犅是也。”官员品服和吏民衣着的颜色。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服色》:“《隋礼仪志》曰:大业元年,煬帝詔牛弘、宇文愷等创造章服差等: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緑,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黄……《笔谈》曰:中国衣冠,自北齐全用胡服,窄袖緋緑。此盖其始也。”唐元稹《于季友授石羽林将军制》:“荣以服色,列於藩垣。”衣着的样式色泽。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文合﹞具説女子姿质服色、言语相反覆本末。令入问女,所言皆同。”《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僧人看见郑夫人丰姿服色,不像个以下之人,甚相敬重,请入浄室问讯。”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入关之初,即下薙髮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矣。”服色[fúsè]衣服的颜色。《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儒林外史.第五零回》:「他拿的是个已革的生员,怎么却是这样服色。」
汉语大词典
(1).车马和祭牲的颜色。历代各有所尚。《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郑玄注:“服色,车马也。”孔颖达疏:“谓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车之与马,各用从所尚之正色也。”孙希旦集解:“服,如服牛乘马之服,谓戎事所乘;若夏乘骊,殷乘翰,周乘騵是也。色,谓祭牲所用之牲色;若夏玄牡,殷白牡,周骍犅是也。”(2).官员品服和吏民衣着的颜色。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服色》:“《隋礼仪志》曰:大业元年,炀帝诏牛弘、宇文恺等创造章服差等: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笔谈》曰:中国衣冠,自北齐全用胡服,窄袖绯绿。此盖其始也。”唐元稹《于季友授石羽林将军制》:“荣以服色,列于藩垣。”(3).衣着的样式色泽。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文合﹞具说女子姿质服色、言语相反覆本末。令入问女,所言皆同。”《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僧人看见郑夫人丰姿服色,不像个以下之人,甚相敬重,请入净室问讯。”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入关之初,即下薙发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矣。”
国语辞典
衣服的颜色。服色[fúsè]⒈衣服的颜色。引《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儒林外史·第五〇回》:「他拿的是个已革的生员,怎么却是这样服色。」
辞典修订版
衣服的颜色。《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儒林外史.第五零回》:「他拿的是个已革的生员,怎么却是这样服色。」
服色造句
1.后到的那队兵马看服色是卫所兵,领头的的军将身穿绣着白鹇的五品官服,这时候正跪在李忠荣马前苦苦哀求着什么。
2.根据研究经验,方应物判断出这四五个人就是所谓的帮役,也叫白役,用上辈子的说法就是坏事无所不能的临时工,而那位服色鲜明的人则就是在编人员了。
3.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色而胡须,跨虎,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虐,保病禳灾,元帅之功莫大焉。
4.一条条军令通过不同的渠道紧急下达,一支支番号不同、隶属不同、服色不同的队伍,飞速赶到灾区,并立即投入了紧急的生命搜救活动。
5.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颓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 
6.错请削诸侯,且更定法令;谊亦欲改正朔,易服色;又同被功臣贵幸所谮毁。
7.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8.韦小宝登时意兴索然,便去换了小太监的服色
9.以前的开国帝王,焚他姓的国,迁前朝的都,那就是为了灭国统,改正朔,易服色
10.另外东汉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服色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