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兼收并蓄
jiān shōu bìng xù

【拼音】:jiān shōu bìng xù

【注音】:ㄐ一ㄢㄕㄡㄅ一ㄥˋㄒㄨˋ

【词性】:动词、成语。

【繁体】:兼收並蓄

字义分解
兼收并蓄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1)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⒈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英all-embracing;absorbanythingandeverything;incorporatethingsofdiversenature;
基础解释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收:接收,收罗。蓄:保存。把内容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存起来。也作“俱收并蓄”。
引证解释
⒈并,也写作“并”。引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疎,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综合释义
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古来藏书家,亦不乏~。◎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
汉语大词典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谓把各种东西一律收罗藏蓄。后以“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并,也写作“并”。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国语辞典
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收罗、包含在内。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也作「兼容并蓄」、「俱收并蓄」。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⒈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收罗、包含在内。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也作「兼容并蓄」、「俱收并蓄」。成语解释兼收并蓄
其他释义
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中溲马勃;则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近反义词
兼收并蓄造句
1.立党为公唯则,大公无私唯贤,坚韧不移破难,百折不挠务实,励精图治思进,兼收并蓄谋新,铮铮傲骨做人,千锤百炼成金。
2.李世民即位唐太宗以后,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使他以大国的气势能够从容自如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3.制定电子标签标准原则:“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4.对古代和外国的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不加区别的兼收并蓄
5.我们学习上要敢于兼收并蓄采纳众长。
6.对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不能兼收并蓄
7.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决不能毫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8.未来研究,期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殊途同归,共同促进中国逻辑的发展,推动中外逻辑的对话与交流。
9.这些设计中的兼收并蓄意味着难以界定一个总体的风格。
10.这富翁有一个怪脾气,不论古玩是真是假,他都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