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1)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⒈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英all-embracing;absorbanythingandeverything;incorporatethingsofdiversenature;
基础解释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收:接收,收罗。蓄:保存。把内容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存起来。也作“俱收并蓄”。
引证解释
⒈并,也写作“并”。引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疎,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综合释义
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古来藏书家,亦不乏~。◎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
汉语大词典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谓把各种东西一律收罗藏蓄。后以“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并,也写作“并”。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国语辞典
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收罗、包含在内。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也作「兼容并蓄」、「俱收并蓄」。兼收并蓄[jiānshōubìngxù]⒈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收罗、包含在内。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也作「兼容并蓄」、「俱收并蓄」。成语解释兼收并蓄
其他释义
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中溲马勃;则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