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拼音】:bái miàn shū shēng

【注音】:ㄅㄞˊㄇ一ㄢˋㄕㄨㄕㄥ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白面书生

【繁体】:白面書生

字义分解
白面书生的解释
词语解释
白面书生báimiàn-shūshēng。(1)指年纪轻见识浅,缺乏实际锻炼的读书人。白面书生[báimiànshūshēng]⒈指年纪轻见识浅,缺乏实际锻炼的读书人。例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宋书·沈庆之传》英pale-facedscholar;youngscholarinexperiencedinaffairsofbusiness;
基础解释
面孔白净的读书人。形容缺少实践经验,只有书本知识的读书人。
引证解释
⒈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引《宋书·沉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宋梅尧臣《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诗:“白面书生有肝胆,少年曾过咸阳桥。”明史可法《请行徵辟保举疏》:“安民御寇,万苦万难,岂白面书生所能胜任。”清洪楝园《后南柯·赚书》:“駙马呵,俺想你是白面书生,未知兵法。”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虽是崇奉关岳的大人先生们,倘问他心目中的这两位‘武圣’的仪表,怕总不免是细着眼睛的红脸大汉和五绺长须的白面书生。”
综合释义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雪儿呵,偏则把~奚落。◎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网友释义
白面书生,意为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语出《晋书》。一种说法是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另一种是指相貌较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汉语大词典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宋梅尧臣《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诗:“白面书生有肝胆,少年曾过咸阳桥。”明史可法《请行徵辟保举疏》:“安民御寇,万苦万难,岂白面书生所能胜任。”清洪楝园《后南柯·赚书》:“驸马呵,俺想你是白面书生,未知兵法。”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虽是崇奉关岳的大人先生们,倘问他心目中的这两位‘武圣’的仪表,怕总不免是细着眼睛的红脸大汉和五绺长须的白面书生。”
国语辞典
年轻俊秀,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三国演义.第三五回》:「若孙干、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作「白面书郎」。白面书生[báimiànshūshēng]⒈年轻俊秀,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也作「白面书郎」。引《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三国演义·第三五回》:「若孙干、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成语解释白面书生
辞典修订版
年轻俊秀,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三国演义.第三五回》:「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作「白面书郎」。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年轻俊秀,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宋书˙卷七十七˙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亦作白面书郎。
其他释义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典故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出处
《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近反义词
白面书生造句
1.一看他那样子,就知是个白面书生
2.那个白面书生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敌人投降了。
3.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4.别看他文绉绉的像个白面书生,一上足球场勇猛非凡,踢起球来可狠了。
5.你看他白面书生模样,哪像一位将军。
6.新时代的大学生不是白面书生,都自愿下基层锻炼。
7.我一个白面书生,又手无寸铁,怎敢和那几个黑脸大汉较真呢!
8.像他这样反映迟钝的白面书生,至少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9.看他,长得个白面书生样,其实阴险得很!
10.书上说的白面书生都不是好东西。
白面书生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