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兴致高,情绪热烈。[近]兴致勃勃。[反]无精打采。兴高采烈[xìnggāocǎiliè]⒈亦作“兴高彩烈”。⒉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兴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
引证解释
⒈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兴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引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儁侠,故兴高而采烈。”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释义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综合释义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网友释义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例句](1)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2)孩子们身穿节日盛装;~地去参加国庆游园活动。
国语辞典
本指文章旨趣高超,辞采峻切犀利。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后以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老残以为他一定乐从,所以说得十分兴高采烈。」《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幸亏一个文七爷,兴高采烈,一台吃完,忙吩咐摆他那一台。」兴高采烈[xìnggāocǎiliè]⒈本指文章旨趣高超,辞采峻切犀利。语本南朝梁·刘勰后以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引《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老残以为他一定乐从,所以说得十分兴高采烈。」《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幸亏一个文七爷,兴高采烈,一台吃完,忙吩咐摆他那一台。」成语解释兴高采烈
辞典简编版
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造句】同学们正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毕业旅行的事。
成语词典版
0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源)02.《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老残以为他一定乐从,所以说得十分兴高采烈。」03.《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幸亏一个文七爷,兴高采烈,一台吃完,忙吩咐摆他那一台。」04.清.丘逢甲〈南园感事诗序〉:「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05.《孽海花.第五回》:「仑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强应酬。」
典故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