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计偕
jì xié

【拼音】:jì xié

【注音】:ㄐ一ˋㄒ一ㄝˊ

【结构】:计(左右结构)偕(左右结构)

【简体】:计偕

【繁体】:計偕

字义分解
计偕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基础解释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引证解释
⒈参阅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计偕》。参阅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计偕》。引《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唐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礼部侍郎韦陟异而目之,一举上第。”元余阙《李克复总管赴赣州诗序》:“元统初,余忝论荐,计偕如京师。”清方苞《杨千木墓志铭》:“余以戴名世《南山集》牵连,始识君於刑部狱中。君,名世友也,以计偕抵京,会狱起,即止不去。”
网络解释
计偕计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xié,意思是计﹐计吏也。偕﹐俱也。
综合释义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唐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礼部侍郎韦陟异而目之,一举上第。”元余阙《李克复总管赴赣州诗序》:“元统初,余忝论荐,计偕如京师。”清方苞《杨千木墓志铭》:“余以戴名世《南山集》牵连,始识君於刑部狱中。君,名世友也,以计偕抵京,会狱起,即止不去。”参阅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计偕》。计偕[jìxié]汉时被徵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称为「计偕」。《汉书.卷六.武帝纪》:「徵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国语辞典
汉时被征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称为「计偕」。
辞典修订版
汉时被徵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称为「计偕」。《汉书.卷六.武帝纪》:「徵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其他释义
1.《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计偕造句
1.甫二岁,计偕北上,因罢去残稿,委于箧笥,尘埃漫灭,不复省视久矣。
计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