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余子
yú zǐ

【拼音】:yú zǐ

【注音】:ㄩˊㄗˇ

【结构】:余(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餘子

字义分解
余子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余子'。年幼未服役的男子。犹后代。官名。其馀的人。谓劫馀之人。
基础解释
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余子/'。年幼未服役的男子。犹后代。官名。其馀的人。谓劫馀之人。
引证解释
⒈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杜预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餘子也。”高诱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张。”⒉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孙诒让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⒊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餘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成玄英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陆德明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颜师古注:“苏林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⒋犹后代。引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⒌官名。引《左传·宣公二年》:“晋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孔颖达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⒍其馀的人。参见“餘子碌碌”。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明焦竑《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郑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子美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⒎谓劫馀之人。引叶叶《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网络解释
余子基本信息
综合释义
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杜预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餘子也。”高诱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张。”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孙诒让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餘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成玄英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陆德明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颜师古注:“苏林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犹后代。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官名。《左传·宣公二年》:“晋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孔颖达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其馀的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明焦竑《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郑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子美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餘子碌碌”。谓劫馀之人。叶叶《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余子[yúzǐ]官名。
网友释义
基本信息基本解释1.古指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余子也。”2.官名。《左传·宣公二年》:“晋于是又公族、余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孔颖达疏:“则知余子之官,亦治余子之政。”3.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余者为羡卒,即余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4.其余的人。如:目无余子。《后汉书·祢衡传》:“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辞海)
汉语大词典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杜预注:“卿之庶子为馀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馀子也。”高诱注:“大夫庶子为馀子,受氏为张。”(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馀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馀子谓羡也。”孙诒让正义:“云‘大故,致馀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馀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馀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馀子’。馀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馀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谷足……馀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锄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成玄英疏:“弱龄未壮,谓之馀子。”陆德明释文:“未应丁夫为馀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馀子亦在于序室。”颜师古注:“苏林曰:‘馀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馀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4).犹后代。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孔颖达疏:“则知馀子之官,亦治馀子之政。”(6).其馀的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馀子所及也。”明焦竑《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郑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颣,不遗馀力,然实子美之知己。馀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馀子碌碌”。(7).谓劫馀之人。叶叶《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馀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国语辞典
其余的人。
其他释义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余子'。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4.犹后代。5.官名。6.其馀的人。7.谓劫馀之人。
余子造句
1.薛黑牛对马元贞,佯作不瞅不睬爱理不理,目无下尘视无余子地望向别处,马元贞自讨没趣,右手不自然地搔搔头。
2.荆州刘表,益州刘焉,虽是汉室宗亲,却无才干,而袁术、公孙、马腾之流,只不过是小人得势,迟早必亡,余子碌碌,皆不足道。
3.嚣张男生此刻哪里还有原来的目无余子模样,他的牙齿都在打颤,浑身都在哆嗦。
4.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谁瞎说八道?我虽然不知道,可我爹爹知道,他常说,近百多年来,以武功而言,真正达到顶峰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余子碌碌,实不足论。
6.六世井上因硕自林门入退隐后,自觉余子碌碌唯我独尊,见此机会便想效法祖师四世道节的现成规矩,一步登天。
7.一旁的侯成听得一呆,他与吕布相识数年,深知其素来眼高过顶、目无余子,今日对这白衣少年竟以“兄”。
8.三道二佛儒四派,南北士族皆豪强,又有寒门子千千万,亡国余子再兴波,外有强族窥江山。
9.沈星云在赵王府时,常听府中诸人谈论帝国军旅,在他们眼里,除了赵王麾下的天痕军团,余子碌碌,不足深提。
10.真没想到,那妞竟然用高超的口技鱼目混珠,让杀手误判断剩余子弹数!
余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