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注音】:ㄅㄚㄖㄣˊㄒ一ㄚˋㄌ一ˇ

【词性】:成语。

【简体】:巴人下里

【繁体】:巴人下里

字义分解
巴人下里的解释
词语解释
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泛指粗俗的作品。巴人下里[bārénxiàlǐ]⒈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⒉泛指粗俗的作品。
引证解释
⒈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引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唐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⒉泛指粗俗的作品。之词只好涂饰閭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参见“下里巴人”。引《平山冷燕》第十七回:“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
综合释义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张寅道:“晚生末学,‘~’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平山冷燕》第十七回巴人下里[bārénxiàlǐ]《梁书.卷四九.文学列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巴人下里[bārénxiàlǐ]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宾白部》:「自来作传奇者,止重填词,视宾白为末着。常有白雪阳春其调,而巴人下里其言者,予窃怪之。」巴人下里[bārénxiàlǐ]俚俗的歌曲。见下里巴人条。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汉语大词典
(1).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唐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2).泛指粗俗的作品。《平山冷燕》第十七回:“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参见“下里巴人”。
国语辞典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巴人下里[bārénxiàlǐ]⒈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引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成语解释巴人下里
辞典修订版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成语词典版
01.《梁书.卷四九.文学列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02.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宾白部》:「自来作传奇者,止重填词,视宾白为末着。常有白雪阳春其调,而巴人下里其言者,予窃怪之。」
其他释义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近反义词
巴人下里造句
1.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巴人下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