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打十三
dǎ shí sān

【拼音】:dǎ shí sān

【注音】:ㄉㄚˇㄕˊㄙㄢ

【结构】:打(左右结构)十(独体结构)三(独体结构)

【简体】:打十三

【繁体】:打十三

字义分解
打十三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打十三[dǎshísān]⒈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基础解释
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引证解释
⒈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引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网络解释
打十三宋朝对判徒刑、杖刑的犯人均分五等加施脊杖、臀杖,其中最轻的一等加杖十三。
综合释义
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宋代杖刑中最轻者,只打十三下。后泛指打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二出》:「背起打十三,那厮不中用,只教他管文书。」
汉语大词典
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拿来打十三。”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厮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国语辞典
宋代杖刑中最轻者,只打十三下。后泛指打人。打十三[dǎshísān]⒈宋代杖刑中最轻者,只打十三下。后泛指打人。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二出》:「背起打十三,那厮不中用,只教他管文书。」
辞典修订版
宋代杖刑中最轻者,只打十三下。后泛指打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二出》:「背起打十三,那厮不中用,只教他管文书。」
打十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