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缯纩
zēng kuàng

【拼音】:zēng kuàng

【注音】:ㄗㄥㄎㄨㄤˋ

【结构】:缯(左右结构)纩(左右结构)

【繁体】:繒纊

字义分解
缯纩的解释
词语解释
缯帛与丝绵的并称。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缯纩[zēngkuàng]⒈缯帛与丝绵的并称。⒉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
引证解释
⒈缯帛与丝绵的并称。引《列子·汤问》:“不待五穀而食,不待繒纊而衣。”《南齐书·武帝纪》:“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⒉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引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繒纊无温,堕指裂肤。”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四:“一冬不製衣,繒纊如纸薄。”
网络解释
缯纩缯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ēngkuàng,是指缯帛与丝绵的并称。
综合释义
缯帛与丝绵的并称。《列子·汤问》:“不待五穀而食,不待繒纊而衣。”《南齐书·武帝纪》:“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繒纊无温,堕指裂肤。”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四:“一冬不製衣,繒纊如纸薄。”
网友释义
zēngkuàng缯:为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絮衣服的新丝绵。缯纩:又作“纩缯”,其意为:1.缯帛与丝绵的并称。2.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唐文学家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温,堕指裂肤。”陈衍《元诗纪事·滨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纩缯。”
汉语大词典
(1).缯帛与丝绵的并称。《列子·汤问》:“不待五谷而食,不待缯纩而衣。”《南齐书·武帝纪》:“金粟缯纩,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2).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温,堕指裂肤。”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四:“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
其他释义
1.缯帛与丝绵的并称。2.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
缯纩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