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献玉
sān xiàn yù

【拼音】:sān xiàn yù

【注音】:ㄙㄢㄒ一ㄢˋㄩˋ

【结构】:三(独体结构)献(左右结构)玉(独体结构)

【繁体】:三獻玉

字义分解
三献玉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三献玉[sānxiànyù]⒈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引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唐贾岛《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弔三献玉。”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网络解释
三献玉三献玉,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四〈和氏〉。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综合释义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唐贾岛《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弔三献玉。”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网友释义
三献玉,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四〈和氏〉。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汉语大词典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唐贾岛《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其他释义
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三献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