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至无
zhì wú

【拼音】:zhì wú

【注音】:ㄓˋㄨˊ

【结构】:至(上下结构)无(独体结构)

【繁体】:至無

字义分解
至无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极虚无。至无[zhìwú]⒈极虚无。
基础解释
极虚无。
引证解释
⒈极虚无。引晋裴頠《崇有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前蜀杜光庭《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词》:“伏闻道本至无,化分妙有,功包覆燾,恩普幽明。”
网络解释
至无晋裴頠《崇有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前蜀杜光庭《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词》:“伏闻道本至无,化分妙有,功包覆焘,恩普幽明。”
综合释义
极虚无。晋裴頠《崇有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前蜀杜光庭《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词》:“伏闻道本至无,化分妙有,功包覆燾,恩普幽明。”
汉语大词典
极虚无。晋裴頠《崇有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前蜀杜光庭《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词》:“伏闻道本至无,化分妙有,功包覆焘,恩普幽明。”
其他释义
1.极虚无。
至无造句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回报的前提来源于无私的奉献。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乃至无数人的关心,这些都是无私的奉献爱。
3.立夏就是来回地在浅川走走停停,看那些高大的香樟怎样一棵又一棵地覆盖了城市隐藏了光阴虚度了晨昏。立夏觉得浅川没有夏至,无论太阳升到怎样的高度,散射出多么炽热的白光,这个城市永远有一半温柔地躲藏在香樟墨绿色的阴影下面,隔绝了尘世,闭着眼睛安然呼吸。
4.立夏觉得浅川没有夏至,无论太阳升到怎样的高度,散射出多么炽热的白光,这个城市永远有一半温柔地躲藏在香樟墨绿色的阴影下面,隔绝了尘世,闭着眼睛安然呼吸。
5.乳牙滞留直接后果是新牙萌出的位置异常,甚至无法萌出,这对孩子颌骨的发育、咀嚼效果、口腔卫生、面容美观、心理都会造成影响,应及时拔除。
6.原来这一场千里的跋涉,只是为了一场甚至无法相见的别离。
7.原来这一场千里的跋涉,只不过是来做最后一次甚至无法相见的告别。
8.纹理清晰,甚至无脉或色斑也是首选。
9.教育是一种包括科学在内的活动。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又反应到教育过程中去,进一步改变教育的过程,因此又要求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科学,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0.遂封太公为齐侯,居于五侯九伯之上,兼领五侯九伯之地,东到海,西到黄河,南至穆陵关,北至无棣。
至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