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折角
zhé jiǎo

【拼音】:zhé jiǎo

【繁体】:折角

【英语】:break angle

【拼音】:zhé jiǎo

字义分解
折角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谓折叠其边角。折角[zhéjiǎo]⒈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谓折叠其边角。
基础解释
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谓折叠其边角。
引证解释
⒈ 引: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宋周邦彦《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⒉ 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引:《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梁朝宰臣李琪,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真定之逆城。’道让琪曰:‘昨来收復定州,非真定也。’琪昧於地理,顿至折角。”清惜秋旅生《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⒊ 谓折迭其边角。参见“折角巾”。引: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赵子昂《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清沉育《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⒈引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宋周邦彦《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⒉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引《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梁朝宰臣李琪,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真定之逆城。’道让琪曰:‘昨来收復定州,非真定也。’琪昧於地理,顿至折角。”清惜秋旅生《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⒊谓折迭其边角。参见“折角巾”。引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赵子昂《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清沉育《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
综合释义
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宋周邦彦《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梁朝宰臣李琪,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真定之逆城。’道让琪曰:‘昨来收復定州,非真定也。’琪昧於地理,顿至折角。”清惜秋旅生《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谓折迭其边角。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赵子昂《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清沉育《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折角巾”。
网友释义
折角是汉语词汇,拼音zhéjiǎo,解释为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
汉语大词典
(1).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宋周邦彦《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复有梁朝宰臣李琪,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复真定之逆城。’道让琪曰:‘昨来收复定州,非真定也。’琪昧于地理,顿至折角。”清惜秋旅生《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绝无系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3).谓折迭其边角。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赵子昂《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清沈育《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折角巾”。
其他释义
1.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朱云者,云入,昂首论难,驳得充宗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3.谓折叠其边角。
折角造句
1.居馆辄携之附读,留于家,则杂取书史骚雅,折角授先妣分日督课。
2.折角的书本、潦草的验算以及破损的笔,这样的生活无聊吗?
3.他在家人服侍下脱去官服,换上一件临时找来的蓝色半旧圆领湖绉绿绵袍,腰系紫色丝绦,戴一顶七成新元青贡缎折角巾,前边缀着一块长方形轻碧汉玉。
4.对这两种方法以转矩脉动量为标准做了对比,指出折角调制方法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5.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折角的杂志,上面第一次描述了回路。
6.提出一种光线偏折角放大方法用于提高散斑照相测量灵敏度。
7.这架飞机集隐身技术和光滑的空气动力学于一身,这个特性通过它拥有鲜明折角的轮廓和优雅的表面曲率的对比忠实地表现了出来。
8.不要将借来的书的书页折角
9.我把书借给你的时候还平整完好的,现在书页却都折角了!
10.如果詹妮是一本书,她会是一本刚从箱子里取出来的平装书——书页没有折角,没有水渍,书脊上没有折痕。加布瑞埃拉·泽文 
折角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