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习家池
xí jiā chí

【拼音】:xí jiā chí

【注音】:ㄒ一ˊㄐ一ㄚㄔˊ

【结构】:习(独体结构)家(上下结构)池(左右结构)

【繁体】:習家池

字义分解
习家池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习家池[xíjiāchí]⒈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基础解释
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
引证解释
⒈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引《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网络解释
习家池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综合释义
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习家池[xíjiāchí]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汉语大词典
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疏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其他释义
1.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习家池造句
1.交流中,高庆在等人参观了岘山、习家池、堕泪碑、鹿门山等地,并对岘山文化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
习家池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