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幽并
yōu bīng

【拼音】:yōu bīng

【结构】:幽(半包围结构)并(上下结构)

【繁体】:幽並

【拼音】:yōu bīng

字义分解
幽并的解释
词语解释
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幽并(幽並)[yōubìng]⒈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引证解释
⒈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参见“幽并儿”。引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五:“举子尉迟匡,幽并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謡慷慨,挟幽并之气。”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幽并。”
网络解释
幽并幽并,读音yōubìng,汉语词语,指幽州和并州的并称,出处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
网友释义
幽并,汉语词汇,拼音yōubīng,意思是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汉语大词典
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五:“举子尉迟匡,幽并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幽并。”参见“幽并儿”。
其他释义
1.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幽并造句
1.不过夏九幽并没有回头,甚至动作都没有丝毫停顿,手掌毅然决然的印在断臂青年的小腹上,真气力量瞬间没入他的丹田之中。
2.主公可一面奏封绍为大将军、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封其三子为州牧,以安其心;另一面可抓紧时间整顿军备,训练士卒,布置防务,以备大战。
3.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4.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5.我这些作品属下乔入幽,并不值得守誉。
6.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曹植
7.下令幽、并州刺史王浚、刘琨等起兵30万攻打平阳;2、令左丞相司马睿带兵20万攻洛阳;3、令右丞相司马保带兵30万保卫长安。
8.再又从陈球学习了《律令》,而后,又游学各地,于幽、并、兖、豫各地,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33648/]
9.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传檄未下州郡,皆望风款附。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如社客就擒,则诸郡可传檄而定。“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传檄??犹言声讨。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铭传檄为骑旅先锋,转战鲁、皖。司马?纳其言,传檄讨伐司马?。
幽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