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逆耳之言
nì ěr zhī yán

【拼音】:nì ěr zhī yán

【注音】:ㄋ一ˋㄦˇㄓ一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逆耳之言

【繁体】:逆耳之言

字义分解
逆耳之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逆耳之言nìěrzhīyán。(1)直爽、不中听而有裨益的言语。逆耳之言[nìěrzhīyán]⒈直爽、不中听而有裨益的言语。例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晋书》英bitter(home)truth;speechthatgratesontheear;
基础解释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听起来不顺耳却宝贵有益的规劝或批评。
汉语大词典
直爽、不中听而有裨益的言语。例如: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晋书》
国语辞典
不中听、不顺耳却有益的话,通常指忠告。逆耳之言[nìěrzhīyán]⒈不中听、不顺耳却有益的话,通常指忠告。引《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英语speechthatgratesontheear(idiom)​;bittertruths,hometruths(thatonedoesnotwanttohear)​成语解释逆耳之言
辞典修订版
不中听、不顺耳却有益的话,通常指忠告。《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紘传》:「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成语词典版
01.《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严程阚薛传.张紘》:「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02.《明史.卷一九零.石﹝王+缶﹞列传》:「自﹝王+缶﹞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其他释义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近反义词
逆耳之言造句
1.强者最讨厌被人摆布,帝皇更厌恶被人踩到尾巴,而西日昌听得进逆耳之言,所以这一下尾巴被踩,他就要发泄了。
2.一位平民因为一句逆耳之言而在“总统府”广场上受到宪兵暴力相待,不该视为等闲视之的小事。
3.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4.耳口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之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酒中矣。
5.交谈时,听到夸奖话,应表示谦逊,以掩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优点;听到批评逆耳之言,不要表现出不高兴和过多的解释;回答问话时,要表现出善良、友好的诚意。
6.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
7.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8.孔子养生,六十而耳顺,即便是逆耳之言,亦甘之若素。
9.如果按照周子谅原来做人做官的行事风格,只怕等不到从正八品一路高升至正五品,就要被李林甫给算计致死,又或者被听不进逆耳之言的皇帝给活活打死。
10.杨伟名这篇万言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口之药’与‘逆耳之言’”。
逆耳之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