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公尔忘私
gōng ěr wàng sī

【拼音】:gōng ěr wàng sī

【注音】:ㄍㄨㄥㄦˇㄨㄤˋㄙ

【词性】:成语。

【简体】:公尔忘私

【繁体】:公爾忘私

字义分解
公尔忘私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公尔忘私[gōngěrwàngsī]⒈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引证解释
⒈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引明李贽《晁错》:“﹝鼂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鼂氏之不安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若説是为了国法,所以公尔忘私,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亦作“公耳忘私”、“公而忘私”。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彼为臣者既能捨家而顾国,国尔而忘家,公而忘私,则为君者自当体彼一念之忠忱,或准其一月而半归其家省视,或准其三十日或二十日归其家省视。”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象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综合释义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公尔忘私[gōngěrwàngsī]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人的利益。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也作「公而忘私」、「公耳忘私」。
汉语大词典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明李贽《晁错》:“﹝晁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公尔忘私,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亦作“公耳忘私”、“公而忘私”。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太平天国·天父下凡诏书》:“彼为臣者既能舍家而顾国,国尔而忘家,公而忘私,则为君者自当体彼一念之忠忱,或准其一月而半归其家省视,或准其三十日或二十日归其家省视。”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象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国语辞典
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人的利益。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也作「公而忘私」、「公耳忘私」。公尔忘私[gōngěrwàngsī]⒈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人的利益。明·陆采也作「公而忘私」、「公耳忘私」。引《怀香记·第三七出》:「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成语解释公尔忘私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人的利益。明.陆采.怀香记.第三十七出:「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亦作「公而忘私」、「公耳忘私」。
出处
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公尔忘私造句
1.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公尔忘私,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公尔忘私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