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注音】:ㄏㄜˊㄦˊㄅㄨˋㄊㄨㄥˊ

【词性】:成语。

【简体】:和而不同

【繁体】:和而不同

字义分解
和而不同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和而不同[héérbùtóng]⒈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
基础解释
和:和睦。同:苟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盲目苟同。
引证解释
⒈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参见“和同”。引《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和而不同,通而不杂。”
网友释义
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苟同。
汉语大词典
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和而不同,通而不杂。”参见“和同”。
国语辞典
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和而不同[héérbùtóng]⒈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引《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镠传》:「今奉诏书责问,合陈本末端由,布在众多,宁烦?缕,彼既人而无礼,此亦和而不同。」成语解释和而不同
辞典修订版
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鏐传》:「今奉诏书责问,合陈本末端由,布在众多,宁烦覼缕,彼既人而无礼,此亦和而不同。」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鏐传:今奉诏书责问,合陈本末端由,布在众多,宁烦缕,彼既人而无礼,此亦和而不同。
其他释义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近反义词
和而不同造句
1.“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
2.我们提倡在同志和朋友之间,和而不同,相帮共勉,一起进步。
3.忠诚不偏私,和而不同、刚柔适中,恭敬,恒常,孝敬父母,友于兄弟。 
4.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
5.通过分析李氏兄弟对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本土化尝试,本文试图证明明末儒生在接受和吸收异质文化时,所秉持的根是儒家“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中庸心态。
6.和而不同如左右手天下一家息息相关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心照神交血肉相连意气相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志同道合周而不比。
7.譬如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都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等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
8.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9.中国自古讲求和而不同、敦亲睦邻,同东南亚文化深度契合。
10.木指的是各种食材的搭配放置,你想去腥消膻,都要靠食材间的搭配取舍来决定,食材要分批放入,才能使得菜虽然五味杂陈,但层次分明,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