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1)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2)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⒈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例明显的自相矛盾。英paradox;aself-contradictory;bemutuallyconflicting;⒉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例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英inconsequence;
基础解释
矛:长矛,进攻用的武器。盾:盾牌,防御用的武器。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抵触。
引证解释
⒈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引《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魏书·儒林传·李业兴》:“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也!”《红楼梦》第一回:“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毛泽东《论持久战》一〇九:“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⒉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引《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综合释义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这些理论~。
网友释义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描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国语辞典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⒈语本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引《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反言行一致英语tocontradictoneself,self-contradictory,inconsistent德语sichselberwiedersprechen(V),paradox(Adj)法语secontredire,êtrecontradictoire,êtreencontradiction成语解释自相矛盾
辞典修订版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辞典简编版
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语本《韩非子.难势》。 【造句】他的说法老是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成语词典版
01.《梁书.卷四三.韦粲列传》:「前诸将之议,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异,锋镝便有所归。」02.《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李业兴》:「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03.《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04.《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四.小戴礼》:「礼家之说,大抵自相矛盾。」05.《宋史.卷一三一.乐志六》:「于是命李照改定雅乐,比朴下三律。照以纵黍累尺,虽律应古乐,而所造锺磬,才中太簇,乐与器自相矛盾。」06.《元史.卷七二.祭祀志一》:「《礼经》出于秦火之后,残阙脱漏,所存无几。至汉,诸儒各执所见。后人所宗,惟郑康成、王子痈,而二家自相矛盾。」07.《明史.卷一九二.安磐列传》:「夫孝宗既不得考,恭穆又不得入,是无考也。世岂有无考之太庙哉。此其说之自相矛盾者也。」08.《三侠五义.第一一六回》:「小弟若不出水寨,少时如何进水寨呢?岂不自相矛盾么?」09.《红楼梦.第一回》:「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10.《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既称因贫卖子,何得又有原银三两存于十六年之久?种种不情,自相矛盾。」
其他释义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典故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