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坛坫
tán diàn

【拼音】:tán diàn

【注音】:ㄊㄢˊㄉ一ㄢˋ

【结构】:坛(左右结构)坫(左右结构)

【简体】:坛坫

【繁体】:壇坫

字义分解
坛坫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会盟的坛台。2.指谈判场所。3.法坛。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5.引申指文坛。6.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7.指讲坛或舆论界。坛坫[tándiàn]⒈会盟的坛台。⒉指谈判场所。⒊法坛。⒋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⒌引申指文坛。⒍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⒎指讲坛或舆论界。
引证解释
⒈会盟的坛台。引《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曹沫)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明宋濂《燕书》之二三:“襄公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⒉指谈判场所。引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日本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⒊法坛。引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受道的人﹞环绕坛坫,不断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⒋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引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长洲韩公以文学为海内宗,群士坛坫,莫盛于吴中。”清姚鼐《祝袁简斋八十寿》诗:“先生筑舘冶城隈,坛坫争趋末座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⒌引申指文坛。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康熙间,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蒋信《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⒍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引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迨近日吴文中始从顾陆探讨得来,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清查慎行《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庵》诗:“节鉞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⒎指讲坛或舆论界。引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网络解释
坛坫坛坫,汉语词汇。
释义
1、会盟的坛台。2、指谈判场所。3、法坛。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引申指文坛。5、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6、指讲坛或舆论界。
综合释义
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曹沫)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明宋濂《燕书》之二三:“襄公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指谈判场所。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日本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法坛。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受道的人﹞环绕坛坫,不断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长洲韩公以文学为海内宗,群士坛坫,莫盛于吴中。”清姚鼐《祝袁简斋八十寿》诗:“先生筑舘冶城隈,坛坫争趋末座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引申指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康熙间,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蒋信《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迨近日吴文中始从顾陆探讨得来,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清查慎行《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庵》诗:“节鉞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指讲坛或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汉语大词典
(1).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曹沫)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明宋濂《燕书》之二三:“襄公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厕之,人其谓我何?’”(2).指谈判场所。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日本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3).法坛。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受道的人﹞环绕坛坫,不断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长洲韩公以文学为海内宗,群士坛坫,莫盛于吴中。”清姚鼐《祝袁简斋八十寿》诗:“先生筑馆冶城隈,坛坫争趋末座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5).引申指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康熙间,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蒋信《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6).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明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三》:“迨近日吴文中始从顾陆探讨得来,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清查慎行《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庵》诗:“节钺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7).指讲坛或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国语辞典
会盟的坛台。坛坫[tándiàn]⒈会盟的坛台。引《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⒉举行法事的坛场。⒊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⒋议坛、舆论界。引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辞典修订版
会盟的坛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举行法事的坛场。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议坛、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坛坫造句
1.博绝丽之才,主盟坛坫,掌教大学,泽诸生以风雅”(方孝岳《鹪鹩诗序》)故所作“一波三折,逋峭峻洁,至今诵之,低徊悱恻。
坛坫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