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公法
gōng fǎ

【拼音】:gōng fǎ

【注音】:ㄍㄨㄥㄈㄚˇ

【词性】:名词。

【结构】:公(上下结构)法(左右结构)

【简体】:公法

【繁体】:公法

字义分解
公法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公法gōngfǎ。(1)国家的法令。(2)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公法[gōngfǎ]⒈国家的法令。英lawofstate;⒉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英publiclaw;
基础解释
1.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2.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
引证解释
⒈犹国法。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宋王安石《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公至,即得其妄,穷而徙之,由此无敢犯公法。”⒉指国际法。调整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准则的总称。引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当今办文照会英国外交部,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⒊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
网络解释
公法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公法和私法是民法系国家通常的法律分类方法。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公法与私法也成为划分中国法律的方法。关于分类的标准,众说纷纭。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
综合释义
犹国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宋王安石《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公至,即得其妄,穷而徙之,由此无敢犯公法。”指国际法。调整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准则的总称。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当今办文照会英国外交部,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汉语大词典
(1).犹国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宋王安石《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公至,即得其妄,穷而徙之,由此无敢犯公法。”(2).指国际法。调整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准则的总称。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当今办文照会英国外交部,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3).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
国语辞典
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公法[gōngfǎ]⒈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近国法反私法⒉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英语publiclaw德语öffentlichesRecht.öffentlich-rechtlich(S,Rechtsw)​法语droitpublic
辞典修订版
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辞典简编版
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相对于私法。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其他释义
①西方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②指调整国际关系的准则:国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公法造句
1.办理中外交涉案件,悉照公法和约,准情度理,秉公判断,虽百般恫喝,不为所摇。
2.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3.例如,鉴于当时修订不平等条约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的社会公意,国际公法学界对此类问题投注大量精力且成果颇丰。
4.根据充公法律规定,休眠账户归国家所有。
5.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是导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而又经过诉讼法公法性改造的程序性权利。
6.如处理直接接触的实体一样,要求垂直于表面的公法线不必经过主动轴或从动轴的轴线。
7.侧岛秀展说:松本外相指出,尖阁列岛在历史上,以及就国际公法而言,是日本的一部分。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纠纷。
8.国会被赋予权力界定及惩罚违反万国公法,因此给予该法明文宪法承认。
9.国会应有权力界定及惩罚违反万国公法
10.公法还包括了证券法、劳动法和反托拉斯法。
公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