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古代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分茅[fēnmáo]⒈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古代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引证解释
⒈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引《晋书·八王传赞》:“有晋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明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网络解释
分茅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
综合释义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晋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明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分茅[fēnmáo]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等传.史臣曰》:「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仪台饰衮,礼备彝章。」
汉语大词典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明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国语辞典
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分茅[fēnmáo]⒈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引《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等传·史臣曰》:「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仪台饰衮,礼备彝章。」
辞典修订版
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等传.史臣曰》:「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仪台饰衮,礼备彝章。」
其他解释
谓分授茅土。抢制封建制度,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封诸侯者,取方面土,苴以白茅授之,谓之授茅士。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亦,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受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晋书·八王传》赞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吕太一〈土赋〉:「封割五色,分茅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