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和义
hé yì

【拼音】:hé yì

【注音】:ㄏㄜˊ一ˋ

【结构】:和(左右结构)义(独体结构)

【繁体】:和義

字义分解
和义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2.犹德义。和义[héyì]⒈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⒉犹德义。
基础解释
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犹德义。
引证解释
⒈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引《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⒉犹德义。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唐李虞仲《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咸以事劳,显於中外,或武称和义,环衞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网络解释
和义和义是词语,拼音héyì,释义为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
综合释义
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犹德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唐李虞仲《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咸以事劳,显於中外,或武称和义,环衞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网友释义
和义是词语,拼音héyì,释义为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
汉语大词典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2).犹德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唐李虞仲《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咸以事劳,显于中外,或武称和义,环卫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其他释义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2.犹德义。
和义造句
1.婚姻最重要的基础是相互的爱慕、欣赏、信赖和感情的交融,以及对责任和义务的共同承担。婚姻是双方在这个基础上携手同行的起点。进入婚姻的秩序意味着你不能逃离了,你要承担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你的肩上挑起了责任和义务,你的心头弥漫着关爱和呵护,你的双眸写满了坚强和柔韧,你的巧手蓄满了温暖和力量。三八节到了,愿你轻松快乐过一天!
3.小猫很懒,每天都在太阳底下睡懒觉,什么事情也不干,不过小猫白天睡懒觉,夜里却非常警觉,听到有动静就过去看看是不是老鼠。如果是,小猫就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全力去捉老鼠。
4.作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解决社会单身问题是你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值此七夕节到来之际,特邀你共进晚餐,如何?
5.销售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与供货者、销售者与修理者之间订立的合同,不得免除本规定的三包责任和义务。
6.丧失公德就是丧失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就是私心作怪,私字当头,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择手段,不惜以身试法,导致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7.上下尊卑之间彼此不相欺凌,德和义不互相踰越,有才技的人不被埋没,有勇力的人不敢违抗命令,这样,大家就会同心协力了。
8.权利本位法和义务本位法互为条件,辩证统一。
9.资本金具有偿险、立信、落实股东权利和义务、营运铺底等功能。
10.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
和义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