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大散关
dà sǎn guān

【拼音】:dà sǎn guān

【注音】:ㄉㄚˋㄙㄢˋㄍㄨㄢ

【结构】:大(独体结构)散(左右结构)关(上下结构)

【简体】:大散关

【繁体】:大散關

字义分解
大散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大散关[dàsànguān]⒈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也称散关。
引证解释
⒈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也称散关。引宋陆游《书愤》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网络解释
大散关大散关(Sanguan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综合释义
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也称散关。宋陆游《书愤》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dàsǎnguān]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时,与金在此分界。
汉语大词典
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也称散关。宋陆游《书愤》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国语辞典
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时,与金在此分界。大散关[dàsànguān]⒈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时,与金在此分界。
辞典修订版
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时,与金在此分界。也称为「散关」、「崤谷」。
其他释义
1.关名。在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也称散关。
大散关造句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2.殿下有意罢设都一级,而直辖诸营,若设六营,恐怕没有足够多的将官充实其中,而若用大散关或者凤翔之人,恐怕变生肘腋。
3.还是在茫茫戈壁上找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大散关”的博大与崇高?
4.大散关已在眼前,逶迤磅礴,秋风依然,消失了的是鼓角争鸣,倾颓了的是黍离之悲。
5.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武关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与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7.陕西西有大散关,东有潼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阻山带河,天险重重,你等胜捷军只要小心用事,固守关隘,便稳若泰山,何需我这里调遣援军!
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9.加之巴蜀本身也为历代大唐天子的避难之处,故而病倒的陈王李承泽在大散关中,仍然受到了亲王的待遇。
1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