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课口
kè kǒu

【拼音】:kè kǒu

【注音】:ㄎㄜˋㄎㄡˇ

【结构】:课(左右结构)口(独体结构)

【繁体】:課口

字义分解
课口的解释
词语解释
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课口[kèkǒu]⒈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
引证解释
⒈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引《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称为课口。”
网络解释
课口课口亦名“课丁”,唐至元代纳税服役丁口的名称。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规定:男女始生者为黄,4岁为小,16岁为中,21岁为丁,60岁为老。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成丁。凡民成丁,必须担负课役,称为课口。《新唐书·食货志》:“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天宝十四年(公元753年)不课户占三分之一,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几乎占到三分之二。负担全落在课户身上。金、元亦有课丁、课户。《续通典·卷七》:“金制以民户内有物力者为课役户,无者为不课役户。“元课税仍依据丁口,而以户为单位。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规定:民户成丁即课税,每丁岁科粟1石,驱丁5升。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规定:全科户,丁税每丁粟3石,驱丁粟1石。
综合释义
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称为课口。”
网友释义
《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课口就是承担赋役的丁口。亦称“课丁”。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规定:男女初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一岁为“丁”,六十岁为“老”。凡成丁的就要担负赋役,就是课口。
其他释义
1.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
课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