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六韬[liùtāo]⒈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基础解释
1.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引证解释
⒈亦作“六弢”。⒉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引《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成玄英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⒊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引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明汪廷讷《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养由基穿杨技高。”
网络解释
六韬(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综合释义
。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成玄英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明汪廷讷《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养由基穿杨技高。”
汉语大词典
亦作“六韬”。(1).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成玄英疏:“《金版》《六韬》,《周书》篇名也,或言秘谶也。本有作韬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韬也。”(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序》:“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韬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明汪廷讷《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谙六韬,养由基穿杨技高。”
国语辞典
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六韬[liùtāo]⒈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
其他释义
中国古代兵书。旧题西周吕望(姜太公)撰。据后人考证,约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十篇。论述了政治与战争、作战、治军等问题,以及古代军队指挥机构和步、车、骑兵种的战法及协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