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成语大全
成语
当前位置:首页成语大全 拒谏饰非
jù jiàn shì fēi

【拼音】: jù jiàn shì fēi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拒諫飾非

【注音】:  ㄐㄨˋ ㄐ一ㄢˋ ㄕˋ ㄈㄟ

【简拼】:  JJSF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谏;不能读作“jiǎn”。

【辩形】:  谏;不能写作“贱”。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字义分解
成语解释
近反义词
成语解释
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荀况《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拒谏饰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或工作方法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近反义词
成语接龙
成语造句更多 >>
1、敝人不是没有开导他,可此人拒谏饰非,让人无法从中周旋,那么就只能认真查询,来个骑驴觅驴。
2、为什么?因为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袁绍却拒谏饰非、不纳忠言。
3、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
4、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
5、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
6、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开怀抱,纳诤谏”。
7、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谗听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和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
8、拒谏饰非结果是小缺点成为大错误,甚至会断送了企业。
9、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
10、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成语故事

荀子(邯郸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子.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人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无知而陷害忠良;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臣辅佐,就像瞎子无人领路,不知走向何方。荀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且胜过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谏诤,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说臣下的过失,那就是“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即是说,拒绝谏诤,掩饰过失,这就是作为臣下的愚昧和过失,而这样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国家必然会引起灾祸。荀子说,什么是无能?那就是国家多弊,君主疏远贤能,接近邪僻,忠臣没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转移了。荀子又写道,什么是贤能?那就是通达于君臣之礼,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顺从民意,君主真正能听贤臣之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荀子又说,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谗臣当道,贤臣隐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这样,国家就必然要覆灭,君主必然要成为夏桀一类的贼子。

成语翻译
英语:reject criticisms and whitewash mistakes <reject good advice and gloss over faults>
俄语:отвергáть увещáния и затушёвывать недостáтки
拒谏饰非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