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ng shū yān shuō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郢書燕説
【注音】: 一ㄥˇ ㄕㄨ 一ㄢˋ ㄩㄝˋ
【简拼】: YSYY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名)郢都;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2. 轻慢:“燕朋逆其师”。
3. 古同“宴”,安闲,安乐。
4. 古同“宴”,宴饮。
[ yā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2. 姓。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shuì ]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 yuè ]1. 古同“悦”。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