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成语大全
成语
当前位置:首页成语大全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舉一反三

【注音】:  ㄐㄨˇ 一 ㄈㄢˇ ㄙㄢ

【简拼】:  JYFS

【结构】:  联合式成语

【辩形】: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比喻只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有时可连用。但举一反三偏重在“反三”;指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其他;这里的其他不限于同类;“触类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对同类事物融会贯通。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字义分解
成语解释
近反义词
成语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成语接龙
成语造句更多 >>
1、历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2、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3、本文选择公共建筑中建造量最大的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办公建筑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其他公共建筑的类型,研究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再通过学习合体裤的结构设计规律,使我们在服装生产打板实际变化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5、学习如同窥豹一斑,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6、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7、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8、我们要举一反三,明晚就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将最近这几起事故通报全省,引以为戒。
9、论文通过对西北民航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案例分析,以期其他建筑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开阔思路,举一反三,对本企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帮助。
10、"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
成语故事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成语翻译
英语:From one sample you may judge of the whole.
日语:一(いつ)をもって他を察(さっ)する
俄语:судить по аналогии
其他:<德>vom Einzelnen aufs Allgemeine schlieβen<法>de la connaissance d'une chose en inférer d'autres<拉>Ex uno disce omnes.
举一反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