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shuǐ shēng shān suǒ zhuāng lóu
wǎng shì yōu yōu
yún zhāo huán
yān huā chūn qiū
yuán jìn zhōu
háng duō chóu
诗人介绍
李珣

李珣

收录作品:49首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译文
注解
赏析
古诗简介
这首词,借写孤舟经过巫山的所见所感,抒发怀古伤今之情。上片写船行巫山之所

见;下片写由眼前景物而引起对悠悠往事的具体联想。通篇情景相生,抒怀古之情而隐含伤今之意。寓意深远而含蓄。词风清丽委婉。

上片写望中所见。“古庙”二句,写古庙和行宫所处环境。“依”、“枕”都是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写位置形势,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恋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个画面富于灵感,处于动态之中。“水声山色锁妆楼”句中所写“妆楼”,用一“锁”字,烘托出一种幽深孤寂的气氛。这里以乐景写哀情,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独处山水,无人作陪,自然引发愁思。由此也引发词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译文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神女的祠庙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宫妃的寝楼,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解
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
青嶂:即十二峰。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
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
枕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
妆楼: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
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
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啼猿: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赏析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过片紧承上片结句,以宋玉《高唐赋序》所说神女“居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故事,极写春秋易节、时序交替引起宫妃凄楚的内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上片勾画舟中所见,下片抒写舟中所感。它以楚王梦见巫山神女为基点,随意生发开去。由细腰宫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触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现存的李珣词里,它是一篇构思别致的名作。

李珣其他诗词
五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