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箜篌引

箜篌引

zhì jiǔ gāo diàn 殿 shàng
qīn jiāo cóng yóu
pēng yáng zǎi féi niú
yáng ā zòu
zhǔ chēng qiān jīn shòu 寿
bīn fèng wàn nián chóu
jiǔ yào wàng
báo zhōng suǒ yóu
qiān qiān jūn
jīng fēng piāo bái
guāng jǐng chí 西 liú
shēng cún huá chù
líng luò guī shān qiū
xiān mín shuí
zhī mìng yōu
诗人介绍
曹植

曹植

收录作品:195首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译文
注解
赏析
箜篌引译文
古诗简介
此诗前十六句具言游宴之盛。首句“置酒高殿上”,点明了诗中的主人——诗人自己是位王侯,次句“亲交从我游”,又暗示了他领袖群伦的气派。这两句看似措词平平,其实已经气象不凡,非有子建之身分者不能道此。殿上既有美酒盈樽,厨下又操办了丰盛的膳食,烹羊宰牛,这宴席已极诱人。更奂然称盛的,是席前的音乐歌舞。秦地的筝、齐国的瑟,其音或高亢慷慨,或平和温柔,听来或神情激昂、或怡然微笑。那舞女个个如赵飞燕转世,非但舞姿妙态令人称奇不置,且其樱口所发清歌,亦无非往日洛城帝里的殿堂名曲,令人遥想昔盛,感叹良久。阳阿,此处既代指舞女,又与“京洛”构成巧对,虽是寻常地名,用来亦见诗人的匠心。这般美酒佳肴、轻歌曼舞,更能使席上至亲好友欣然色动,胃脾大开,高高兴兴地把了三巡酒,将酒宴的常礼了结,他们便一个个宽松了腰带,也不去计较是否有失体面,放开肚子尽情地吃喝起来。于是,在歌舞伴催之下,在酒酣耳热之余,盛宴达到了它的高潮顶点——“倾庶羞”,即席面上的美味佳肴倾数一扫而光。好大的胃口,可以想见,客人们吃得是多么惬意,主人看得是多么欢悦。

至此,盛宴还未结束,还有更令宾客们惊喜万状的余兴节目。主人捧出黄金千两,说是为众位祝寿的一点小小礼物。宾客们却之不恭,只有拜受了之后奉献上他们的衷心答辞:愿君侯万寿无疆。终于要分手了,众宾临行前再三致意主人:决不忘记往日的友谊誓约,那种对朋友始厚终薄的事,是要受道义谴责的,我们可决不会干。客人是知恩不报非君子,主人却认定施恩图报非君子,他连连谦让:区区薄礼,何足挂齿。我只知保持君子的谦谦之德,舍此别无所求。宴会以宾主间的推心置腹的对答结束,足见主是贤主,宾是嘉宾,他们都是至诚以待人,可不是什么酒肉朋友。惟其如此,这才是一场真正的盛宴,是精神极度轻松、心灵极度愉快的欢宴。

到此为止,也可算一首既有豪阔场面、又有深厚情意的完整的游宴诗了。然而,若仅此而已,便不是建安文学了。“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二句,于篇中突起奇峰。欢会之时,谁曾想到时光消逝。只是到了席罢人散,悄然独处,这才惊觉绚丽朝阳变成了惨淡白日、煦煦温风变成了逼人寒气。“惊风”,非谓风惊,人自惊于风也。这一惊,非但惊醒了诗人,也惊起了全诗,惊动了读者。“惊”之下又继以“飘”、继以“驰”、继以“流”,这些奔涌的字词,令人但觉日色微薄、日影西斜,岁月飞驰如轮、飞逝如水,休说沉酣歌舞,迟暮已在眼前。这一切,委实是惊心动魄。写到这里,悲凉之气掩住了氤氲酒气,瑟瑟风声吹散了歌声乐声,生命短暂的至愁至哀压倒了万寿无疆的善祷善颂,全诗格调,顿然大变,变得面目皆非。这一转折,极突兀、极生硬、极不合理;然而,业已在寻求人生价值、探究生命意义的建安人,在穷欢极乐之下,猛然痛感美好时光实在短促、空前盛况无法重复,就算有百年之寿,很快也就到了尽头,刚才还是高殿华屋竞豪斗奢,转瞬已与草木一起零落,在荒山野墓里化作尘埃——这,又是极正常、极自然、极合于情理的感情,不愧是建安诗人。是以“盛时”以下四句,愈转愈悲,悲凉之气,直要窒息人了。

然而,建安风骨除“悲凉”之外,还有“慷慨”二字,“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便是这种慷慨意气的体现。先民都不免一死,我的命运也将如此,忧也罢,不忧也罢,这个归宿总是注定了的。既是如此,那就乐观起来,让生命充实起来。这二句是卒章显志,虽然短,也可自成一段落。由此读者才能领悟,中六句的悲凉,并不是诗人的消沉,而是他在开朗地说清楚痛苦,以便把痛苦埋葬;读者更能领悟,前十六句的欢宴,也并非是充当中六句的反衬,而正是“复何忧”的具体写照,惟其无忧无戚,故能纵情作乐、纵笔描绘。有此二句,全诗遂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意义相反的两部分的黏合。诗人的人生思考、诗人的乐观精神、诗人的坦荡胸襟,都在这二句里得到了充分的展露。

译文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注解
阳阿: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
讴:民歌。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赏析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箜篌引译文

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曹植其他诗词
魏晋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