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huá xuān ǎi ǎi nián dào
mián zhú tíng tíng chū xiàn gāo
jiāng shàng shě qián
xìng fèn cāng cuì tāo
诗人介绍
杜甫

杜甫

收录作品:1000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翻译
古诗简介
蔡曰: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地志》:汉绵竹县,以其地宜竹故名。【朱注】杨子云有《绵竹颂》,此蜀产也,故觅之。黄鹤云:绵竹,即《竹谱》之■■竹,其皮似绣者。杨慎又引梅宛陵《绵竹》诗云:“虽作湘竹文,还非楚筠质。本与凡草俱,偶近君子室。”原注云:此草也,似竹而斑。”亦与杜诗不合。

  华轩蔼蔼他年到①,绵竹亭亭出县高②。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③。

  (出县之梢,映波加翠,故欲分竹江干。华轩,指韦署。此截律诗下四句。)

  ①王微诗:“长想凭华轩。”鲍令晖诗:“蔼蔼垂门桐。”②陶潜诗:“亭亭复一纪。”③谢朓诗:“苍翠望寒山。”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翻译
蔡曰: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地志》:汉绵竹县,以其地宜竹故名。【朱注】杨子云有《绵竹颂》,此蜀产也,故觅之。黄鹤云:绵竹,即《竹谱》之■■竹,其皮似绣者。 杨慎又引梅宛陵《绵竹》诗云:“虽作湘竹文,还非楚筠质。本与凡草俱,偶近君子室。”原注云:此草也,似竹而斑。”亦与杜诗不合。

华轩蔼蔼他年到①,绵竹亭亭出县高②。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③。

(出县之梢,映波加翠,故欲分竹江干。华轩,指韦署。此截律诗下四句。)

① 王微诗:“长想凭华轩。” 鲍令晖诗:“蔼蔼垂门桐。”②陶潜诗:“亭亭复一纪。”③ 谢朓诗:“苍翠望 寒山。”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