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劝农

劝农

biān tóu jìng gān
jiàn shuō zhāo jiā jiǎng
yóu rén jiā yǒu tāng huò
zǎn méi zhōng wéi cuī
诗人介绍
赵崇嶓

赵崇嶓

收录作品:189首

赵崇嶓字汉宗,号白云,南丰人。生于庆元四年(1198),商王元份八世孙。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石城令,改淳安。尝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大宗正丞。卒于宝祐四年(1256)以前。有《白云稿》。《宋史·宗室世系表》:商王元份九世孙汝悉长子。诗词兼有。
查看更多 >>
劝农翻译
劝农翻译
注释
(1)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西汉 司马迁 《 史记 ·文帝纪》:“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晋代更是上级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首要内容。唐 房玄龄 等撰《 晋书 ·职官志》:“郡国及县,农月皆随所领户多少为差,散吏为劝农。”西晋束皙《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和区别有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
(2)“悠悠”:遥远,久远。
(3)“厥初”句:最初时代(即“原始社会”)的先民。厥:其。生民:人民。春秋《 诗经 · 大雅 ·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4)“傲然”句:傲:游戏,闲游,骄傲。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这是 魏晋 南北朝 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理念与品德标准。西晋石祟《归思引序》:“傲然有凌云之操。”
(5)“抱朴”句:抱朴:襟怀质朴、朴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虚伪。春秋李聃《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战国河上公注:“见素者当抱朴守真,不尚文饰。”当代袁行霈《 陶渊明 集笺注》:“又,《老子》第三十二章:‘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战国庄周《 庄子 ·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之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秋水》:‘无以人灭天,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为反其真。’渊明认为上古生民保有人之朴素与真淳,最为可贵。”抱朴含真也是东晋士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追求。 谢灵运 《过白岸亭》:“未若长疎散,万事恒抱朴。”
(6)“智巧”句:智:智慧。巧:技艺高明、精巧。战国庄周《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智巧:机谋与巧诈。此处与上句的“朴”、“真”相对而言。战国 韩非 子《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南朝宋 范晔 《逸民传论》:“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唐李善注引《淮南子》:“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及伪之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智巧既萌:春秋李聃《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圣弃利,盗贼无有。”
(7)“资待”句:资:本义钱财。战国《易·旅》:“怀其资。”作动词用,转义为:资给,给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待:需要,需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不待告。”注:“须也。”资待:供给需求赖的生活资料。靡,mǐ,无,没有。西周《尔雅》:“靡,无也。”春秋《诗· 小雅 ·采薇》:“靡室靡家。”靡因:无来由,即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意谓上古生民抱朴含真之时,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广用奢,反而无从供给矣。”
(8)“谁其”句:其:语助词。赡,shàn,供给,供养,使之充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
(9)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春秋《诗经·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三国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喆”同“哲”。东晋慧远《游石门诗并序》:“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10)伊何:惟何。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西汉 刘向 编、战国 屈原 等作《 楚辞 ·天问》:“其罪伊何?”东汉王逸注“其罪惟何乎?”
(11)“时惟”句: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春秋《诗经·大雅·生民》:“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播百谷以利民。”时惟:是为。后稷:远代尧舜时代农官,周族的始祖。相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12)“赡之”句:如何使民富足呢?
(13)殖:同“植”,种植。
(14)“舜既”二句:舜、禹:远古时的君主。躬耕:亲自耕种。西汉《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稼:播种五谷。穑(sè):收获谷物。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战国《 论语 ·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15)周典:指夏、周《 尚书 》中的《 周书 》。
(16)“八政”句:《周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食列第一,故曰“始食”,以食开始。
(17)“熙熙”句:熙熙:春秋李聃《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汉 班固 《 汉书 ·礼乐志·郊祀歌》:“众庶熙熙。”唐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令德:1.美德。战国《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东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18)“猗猗”句:猗(yī)猗:春秋《诗经· 卫风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猗猗,美盛貌。”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东汉 张衡 《东京赋》:“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於原陆。”东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
(19)卉(huì):草的总称。
(20)清穆:穆:淳和,温和。春秋《诗经·大雅·蒸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东汉蔡邕《释诲》:“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齐献王攸传》:“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假,以就农业。”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
(21)“纷纷”句:纷纷:众多的样子。士女:男女。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春秋《诗经·小雅·甫田》:“以榖我士女。” 现代 王叔岷引《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22)趋时:指抢赶农时。竞逐:你追我赶。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晋刘琨《答卢谌》诗:“群妖竞逐。”
(23)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昼咏宵兴。”
(24)野宿:夜宿于田野。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桑妇宵兴,农夫野宿:意指在哲人的感召下,农夫桑妇亦勤于劳作。”
(25)和:和风。泽:雨水。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和泽周三春。”气节易过,和泽难久:时令节气容易过去,和风泽雨不会长久。意思是劝人抓紧农时。
(26)“冀缺”句: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后为晋卿,理国政。携俪: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说冀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待如宾。俪:配偶。
(27)“沮溺”句: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结耦:合作耕种。
(28)“相彼”句:相(xiàng):视,观察。彼:他们,指冀缺、长沮、桀溺等人。贤达:指有才德、声望的人。
(29)勤:指勤于耕作。
(30)“矧伊”句:矧(shěn):何况。伊:此,这些。众庶:一般百姓。
(31)“曳裾”句:曳(yè):拖,拉。裾(jū):衣服的大襟。拱手:1.两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 礼记 ·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于是拱手与言。”2.将双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们懒惰、闲散的样子。引深为无为而治。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3.夸张形容轻易而得。《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汉 贾谊 《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一:“曳裾拱手,说惰农趣甚。”
(32)“民生”二句:战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kuì)。”民生:人生。匮:缺乏,不足。
(33)宴:1.请人吃饭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战国《易·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东汉郑玄注:“宴,享宴也。”2.安闲,安逸《汉书·贾谊传》:“是与太子宴者也。”注:“谓安居。”
(34)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35)儋石:儋,dàn,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量词。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异宝》:‘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东汉高诱注:“万檐,万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36)交至:一齐来到。南朝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 ·赏誉》:“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37)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38)孔耽:孔: 孔子 。耽(dān):沉溺,迷恋,喜好过度。
(39)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战国《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待樊迟出,孔子便讥讽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他胸无大志。
(40)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战国《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41)田园不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说他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有三年没到园中去。履,lǚ,踩踏。
(42)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43)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44)敛(liǎn)衽(rèn):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白话译文
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聪明贤人知为谁?是为农圣曰后稷。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种谷米。
舜帝亲自耕垄亩,大禹亦曾事农艺。周代典籍早记载,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乐美德崇,田园禾稼郁葱葱。花草树木皆茂盛,于时清平送和风。
男男女女趁农时,你追我赶忙不停。养蚕农妇夜半起,农夫耕作宿田中。
时令节气去匆匆,和风泽雨难留停。冀缺夫妇同劳作,长沮桀溺结伴耕。
看看这些贤达者,犹能辛勤在田垄。何况我等平常辈,焉能缩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贪图享乐自安逸,岁暮生计难维系。
家中若无储备粮,饥饿寒冷交相至。看看身边辛勤者,内心怎能不羞愧!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赵崇嶓其他诗词
宋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