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与苏九德别

与苏九德别

xiǔ 宿 mèng yán
zhǐ chǐ yán yǎn
kuàng yǎo lái
zài tiān miàn
chí chú zàn jiǔ
shū xiàng jiàn
chūn cǎo qīng páo
qiū yuè tuán shàn
sān chū zhòng yún
dāng zhī jūn
ruò bèi jìng
huái 怀 bào xiàng wén
诗人介绍
何逊

何逊

收录作品:137首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抒写别友之情的诗作,苏九德为作者友人。此时友人即将别去,分别后又难以相见,作者之思念、怀恋和怅惘的心情,表现在全诗的字里行间。

开篇两句,先写作者与友人的亲近关系。大约两人先前的居所相距不远,因此说“咫尺思言偃”。虽近在咫尺,而无时不能不思念,总是想到他言谈温和的样子,就是昨天夜里还梦见他的容貌。“偃”,当作“晏”,据《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

三四句承上,道出分别后的情况:“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何况是天各一方,相见的日子又遥杳无期。这里将离别的愁苦心情推进了一步,近在咫尺还日夜思念,更别说远别后的怀恋了。这一对比反衬,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远在异地的朋友的思念。“踟躇”二句,是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刚才还连连举杯,相互劝勉,转眼之间就要远地阻隔,再难以相见。

作者用“暂”、“倏忽”等表示短暂时间的词,写出离别之匆忙、仓促,以及在作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带来的遗憾。“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春草”,即春日初生之草。

此两句大约是作者悬拟别后情景,每每见物如见人,睹物相思,看到春草就想起当年友人临别时穿的青袍,看见秋日之明月,就觉得它仿佛是友君曾用过的团扇。

有人认为,由诗中提及的“青袍”、“团扇”可以推知分别的时间大约在夏季,正是作者眼前之物。其实不拘泥于此,古诗中自有“青袍似春草”的比喻,又古乐府《怨歌行》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诗句。这里可看作诗人借用现成的比喻,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同时引起下文,写出每逢十五月出和春草萌生之时愈加思友的情形。

“三五重云出,当知我忆君;萎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这四句的大意是:自分别以后,每逢月半十五、明月当空的时候,我都将不禁渴想远方的故人,友君,你可知道我在惦念你?每当茂盛的青草覆盖小径的季节,我心中的怀想便更加强烈,然而天各一方,我却不能向你传达胸中的郁闷和惆怅!全诗在无限怀恋的情绪中作结。

何逊的诗风格清新,陈情宛转,尤其长于抒写离情别绪,抒发依恋、抑郁、怀念的感情。正像他别友诗作中的佳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一样,这首诗中“踟躇暂举酒,倏忽不相见”、“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等句,皆真切地道出作者对故人深深的思念。

诗人成功地借景物的描写,“春草”、“秋月”、“青袍”、“团扇”,表现自己沉湎于思念中的主观感受;以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内心深沉、幽宛的感情。

何逊其他诗词
南北朝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