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采苓

采苓

cǎi líng cǎi líng
shǒu yáng zhī diān
rén zhī wéi yán
gǒu xìn
rén zhān rén zhān
gǒu rán
rén zhī wéi yán
yān
cǎi cǎi
shǒu yáng zhī xià
rén zhī wéi yán
gǒu
rén zhān rén zhān
gǒu rán
rén zhī wéi yán
yān
cǎi fēng cǎi fēng
shǒu yáng zhī dōng
rén zhī wéi yán
gǒu cóng
rén zhān rén zhān
gǒu rán
rén zhī wéi yán
yān
诗人介绍
诗经

诗经

收录作品:311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译文
注解
赏析
古诗简介
【注释】: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

旃:音瞻,之

胡得:何所取

苓:甘草。苦:苦菜。葑:芜菁

-----------------------------------------------

①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非。

②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③为(音wei3伪)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④苟亦无信:不要轻信。

⑤舍旃(音zhan1瞻):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⑥无然:不要以为然。

⑦胡:何,什么。

⑧苦:苦菜,野生可食。

⑨无与:勿用也。指不要理会。

⑩葑:芜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题解:告戒人们,切勿轻信谣言。

译文:

采黄药啊采黄药,

首阳山顶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切勿轻信那一套。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

首阳山脚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切勿跟随他一道。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

首阳东麓遍地找。

有人最爱说假话,

切勿信从随他跑。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译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注解
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苓,大苦也。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
胡:何,什么。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
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从:听从。
赏析

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覆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前人评此诗,谓“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笼烟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风气浪生,龙惊鸟澜,莫可控御”(戴君恩《读诗臆评》),又谓“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姚际恒《诗经通论》)。确实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手法,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诗经其他诗词
先秦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